关于清明节的作文100字:谈清明论孝道

  清明节即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节日,是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名词。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做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它是有其独特的意义。因为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孝道”。

  清明节的来由:。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寒食节。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也是对先人的缅怀和尊重,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对“孝道”的体现。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节的历史意义: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我想这个习俗还会继续传承下去。因为它从中折射出的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孝道”。

  我们可以从清明节的由来看出中华民族对“清明节”的重视,对先人的尊敬,以及从中折射出的“孝道”。为了人们能够在清明节有充足的时间扫墓,国家特规定清明节为法定节假日。清明假日不单体现出了清明作为传统节日是契合当代的文明观念,拜祭缅怀先人永远是一个社会不可抛却的形式,我们应当庆幸中国有这样一个表达集体哀思的节日;而且清明的放假也可显出政府和民间对传统的注重,立足传统根基,才不至于在国际社会中迷失自我。放假从时间上保证了人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扫墓。

  通过扫墓以达到缅怀逝者,慰籍心灵的安乐。

  清明节的影响:

  从清明节悠久的历史不难看出中华民族对亡灵告慰的行为由来已久,当然从人们认为天堂是人死后永久的居所,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历代皇帝大兴土木,修造灵寝等。当然在扫墓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引起过火灾,但这些都不能够影响我们对“孝道”的传承和延续。我们需要改变的是缅怀先人的方式,需要的改进的是在这个节日所举行的仪式。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放不下的是“孝道”,是割舍不下的人间亲情。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长辈的辛勤付出,自己的成长中烙下了父母、长辈的点点滴滴。就如同一个风筝终究要回到起点一样。无论身在何处,在清明节的时候,人们都会为逝去的父母、祖辈、先烈尽一份自己的孝心,到坟头填一把土,不为别的,只为逝者能安乐九泉,也为自己的天堂路上甚觉自慰。

  清明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在人们眼中一个纷纷细雨的时节,这在人们心中己成了一幅定格的画面。定格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正好托衬了人们心中的悲凉,也蕴育了春的生机,这正如人生一样,人生路的结束,也意味天堂路的开始。但后人始终惦念着天堂里的亲人们,总喜欢在“节日”的时候为他们烧一些纸钱等,寄去一份孝心。希望他们在天堂里能够得到一份祝福,这其中饱含的人们未尽完的“孝道”!

  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我的心头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也不知清明节的纷纷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怀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细雨,更是细雨衬托了清明。只有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少年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有那么多人回乡扫墓,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作文   清明节   1900字   孝道   清明   节气   先人   中华民族   时节   细雨   节日   心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