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我读懂了

终于,我读懂了你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那黑暗的中国时代,你愤然拿起手中的武器——笔。果断的揭露那黑暗社会的事实。您那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是我终于读懂了你。  
  首次捧起鲁迅的《散文集》,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小学时就接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一部《少年闰土》,饱含了孩时的顽皮,强烈的好奇,同时也揭露了社会的不公正,鲁迅与闰土,正是大家少爷欲穷小子的对比 。即使长大了,即使有了下一代,依旧如此。虽是这样,但少年时期的鲁迅却没有闰土那只有乡间孩子才能感受到的乐趣。时代在变,人也在变。长大了,鲁迅到了私塾,开始了求学生涯。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当时的社会,教科书也只有那几种,对于孩子们来说,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就像符文一样是脑子一阵阵发疼。上一代已去,奇迹就等着我们下一代去创造。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鲁迅以自己的亲身实力来告诫人们“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近段时间,我读了鲁迅先生的《药》。在受到封建势力的打击和压迫下,文中凶暴残酷的刽子手康大叔,因为小儿子小栓的痨病而拿出所有家档去买了个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那些在茶店里议论纷纷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为革命而被处死,最后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馒头而牺牲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夏瑜的英雄气概但是完全脱离群众的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作文   高中   高一   经验谈   1300字   老窝   鲁迅   私塾   文笔   文中   中国   大叔   黑暗   社会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