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问渠那得清如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生活为渠,我们不难发现“语文”二字似乎成了渠之水源,其不仅与我们的说话交流息息相关,语文素养更是决定了我国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由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提升,其中最有效的三种方法: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实践。结合我平日里的学习经验,我认为课外大量阅读最为有效。  问渠那得清如许,读书是核心内容。依我看来,课堂教学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实际应用。而语文素养如今也不是单纯的高学历,相反的是对文化的感悟和人性的升华。因而无论是时间较短的课堂还是覆盖面较小的社会实践都无法起到很好的作用。由此,课外大量阅读即成为了提高全民素质的核心关键,毕竟李霁野先生也曾说过:“若是读书和生活发生了关系,书便有了味道,而人们充实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如此尔尔。
  问渠那得清如许,良好的态度是必要前提。好的态度是好的开始,既然已经明确了读书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不二选择,那么我们便需要从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把读书更多的当成一种世俗的砝码的功利之心。相反的我们应该把读书当成应尽的责任,中华上下泱泱五千载文化仍需我们这一代的传承,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至今仍为适用。
  为有源头活水来,深刻领悟是关键。读书只读表面功夫,会背几个“之乎者也”那是无用功。最有效的读书方法应该是将读书看作一门修行,不止有读,更有感悟。冯骥才先生曾这样说过:“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超越读。”;钱钟书先生闻名世界,会多国语言,文学素养极为深厚,这与其读书时的深入体会是分不开的。博览群书,在书中学会感悟。这样读书不仅是在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的风景,更是在欣赏作者灵魂的壮美奇观。读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我知道了什么叫旷达豪放;读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我知道了什么叫壮志豪情;读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知道了什么叫英雄气概……读书不只为了名利,更为了守护心中那潭清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一切尽在不言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作文   小学   议论文   900字   如许   旷达   壮志   源头活水   中华   社会实践   课外   素养   语文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