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电影观后感及影评【精选5篇】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是“星球大战后传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同时是“天行者传奇”的第九部作品以及最终章。而关于观看《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电影的观后感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观后感影评【1】

  EP9是我心目中最棒的星战,JJ真的懂星战。

  我爱星战,是因为我爱安纳金,欧比旺,所以我也爱卢克,爱汉索罗,爱千年隼,爱塔图因,爱绝地武士,爱光剑。我爱星战是爱他们简单又朴实的二元论式的爱恨情仇,幼稚也罢,尴尬也罢,这就是我所爱的星战的本来面貌,我不会因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潸然泪下,却会在双日的夕阳中红了眼眶。

  尽管确实有些情节有过于密集堆砌感,总的来说是渐入佳境的。说实话,如果EP8也是JJ来导演,我敢肯定至少Rey和Ben两个角色的发展会出色许多。我十分欣喜地看到Rey展现出了一个丰满的女性独立视角,更对Ben的平衡方式感到满足(或许是有些仓促了)。

  从EP7起,我便更喜欢着眼于星战配乐的体验,也许是Rey的动机过于动听,如今我也不时地回顾一下那段旋律;在EP9中这段旋律有着更长远的发展,大提琴的加入仿佛让我看到了新一代绝地大师的出现。而片尾Credit一改之前的总结套路,用平缓记叙了一段传奇的终结,至此我想对于天行者家族的故事,可以圆满的落幕了。

  星战的主题,从一开始,就是二元的哲学与复杂世界的碰撞,就是光明与黑暗,就是Binary Sunset。为什么塔图因双日如此让人津津乐道,点题的作用大抵如此。

  大概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我仍然要为这部星战鸣不平。谁让我是星战粉丝呢!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观后感影评【2】

  我说不出这种感觉,它几乎致敬了所有的曾经。你愿意看到的,你不愿看到的,它都展现给了你。原力,一种曾经多少人都觊觎的能力,如今又让多少人为它泪下。

  这几乎是一部完全粉丝向的作品,只要你爱着《星战》,你会理解所有的镜头语言。死星、坦帝夫4号、维达、西斯、恩多、索罗、兰多、包括那一位位绝地武士的召唤……每一幕都在致敬着那段美好的银河系岁月。这部作品并不完美,但没有缺憾的作品,更不会完美。

  熟悉的一切,美好的过往。那个曾经在塔图因仰望独特的夕阳的男孩开启了这一切的故事,如今的落日时分,女孩又将这一切画上了一个句号。银河系,又将一切太平。

  曲终人未散,我只愿原力与我同在。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always.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观后感影评【3】

  仿佛全世界的“星战迷”都在指责后传,就像二十年前,另一批影迷在指责前传。历史充满了讽刺。曾经被影迷挂在耻辱柱上的乔治·卢卡斯,经过时间的洗刷,重新成了神。竖立起偶像,又推倒偶像,人们永远在重复同一件事情。

  我们都在寻找1977年的盛况,殊不知当年星球大战一直是,也永远只能是,一个“传说”。

  星战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就是因为1977偶然而又必然的成功。1977年的成功如果可以复制,星战便不是星战。因为只有普通的商业片才可能被复制,而当年卢卡斯所做的一切,都是离经叛道的结果。连他自己也无法在余生中复制1977年。

  尽管如此,现在好像所有人都有资格说,什么“像星战”,什么“不像星战”。然而谁又能说星战应该怎么搞呢?谁说了算? 乔治·卢卡斯?卢卡斯影业?新粉丝?老粉丝?

  恐怕,没有人能说星战“应该”怎么搞。

  因为星战已经成为一个不完全受主创或资本控制的造物了。它是超越了造物主的弗兰肯斯坦,自成一套生命体系。

  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看到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星战。但我们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也在塑造一个新的作品。后来的,只要不符合我们的认知,就会觉得是不自洽的伪作。

  这就是fandom。一个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矛盾体。其中还夹杂着少数人的党同伐异,创造着“跟风粉”的概念,建立起鄙视链和壁垒,希望自己的爱好永远不被“大众化”。

  我们在维护什么?我们想在后传中寻找什么?

  问题在于,星战的1到6已经是一个完整故事,是卢卡斯毕几十年之力不断完善出来的产物。在已经结束的,没有loose end的故事结尾上继续续写,本身已是难而又难。除了以前衍生宇宙那波随便写不要钱的小说作家,谁又敢天马行空地拍后传呢?青史留名的衍生作品确实不少,但是死得默默无闻的,更是不计其数。面对这种失败率,后传的主创肯定都要从老本儿里寻找灵感,不敢扔开来自己原创。粉丝不认怎么办?这就是fandom的双刃剑。这就注定了后作不可能是划时代的。星战已经和fandom捆死在了一起。

  影迷们有无穷无尽的理由批评后传,因为每个影迷在后传中寻找着不同的东西,也许1977年的成功,或者是20xx年,或者是其它与他们的成长融为一体的回忆。但已经淹没在时间长河中的记忆不可能被复制重生。

  时间也冲淡了一切失败的记忆。

  与此同时,星战早已野蛮生长为远远超乎1977或20xx时代体量的庞然大物,也远超越任何资本可以控制的力量。影迷其实也是这个造物的一部分,与它共生,一起演进,彼此早已纠缠在一起成为越发无法分辨的一团症结。

  对于这部电影本身,它面对的压力已然不可控制,超出所有人可解决的范围。

  JJ has done his part.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观后感影评【4】

  新系列终章,反抗军与西斯帝国的故事将告一段落。

  作为一部续集的续集,又一个星战系列的终章,它包含了很多的情感,情怀元素也很多。但如果说一部电影充满情怀就是下作的套路,那不会有成功的科幻续集。而且所有系列电影都有这样的“情怀”,它不可能不用旧人旧事旧物去引导故事,电影有多少得积累,有多少的历史痕迹,它就会有相应的情感在。影迷对电影的着迷,是电影系列的魅力,这种吸引力也成为了星战文化。

  但星战文化的根基在国内就是不够扎实,而很多人是不理解,人云亦云。

  《星战9》集中了很多元素,也创新了很多桥段,视觉更加地宏大。故事要终于此章,所有的伏笔,旧人旧事,都有了下文。电影情感其实不算开放,比较内敛,情感释放地较为内在。Rey更加地成熟,黛西的演技也终于比较自然。曲终人散,天行者的崛起既是此前故事的结束,却也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崛起。电影也好,现实也好,都是来来往往,结束也是开始。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观后感影评【5】

  磕磕绊绊四十多年的《星战》历程,是电影工业发展的一段活历史,今天不扯那么多特效和意义,单纯谈谈影片。点映归来后,心绪荡漾,作为星球大战名义上的终章,本片确实是给粉丝的合格答卷。

  本片自始至终情怀拉满,满到溢出屏幕,汇成汪洋大海。只要你是星战迷,绝无可能不激动。

  喜欢看歼星舰?给你整上几千艘在星球边列队。

  喜欢看小飞船biubiubiu?导演和编剧把42年前第一部星球大战的决战小飞船都给你开出来。

  喜欢看千年隼不断在宇宙间跃迁?片头就来它个十次八次,让你跃迁到爽。

  喜欢不同星球间各有特色的异域风情?各种老星球搬出来那是肯定的,还要再为你建几颗新的。

  喜欢反派?西斯皇帝帕尔帕廷又又㕛㕛叕叕复活啦!!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喜欢英雄?就算卢克在上一部里死了也没关系,精神永存,为你拉出来,灵体降世!其他绝地武士虽未露面,但是他们的声音会出现,仔细听,一定能听出他们分别是谁。

  喜欢意外情节?一队骑外星大马的自由战士向歼星舰发动奇袭,在歼星舰上(真的是舰上!不是舰的里面!)骑马与砍杀,这绝对是属于太空歌剧独有的浪漫。

  喜欢有始有终?蕾伊带着两把天行者的光剑来到整个星战故事开始的地方,埋掉它们后望着塔图因(Tatooine)星球有着两个夕阳的天空,简直惹人落泪。

  当然,政治正确也一个不能落下,反抗组织里种族齐全,各颜色人种你都能找到。片尾大战后甚至还有lesbian情侣激情拥吻庆祝胜利的画面(剪刀手没减掉这段!结合《被光抓走的人》里白客饰演的那名角色,审查尺度果然有所放宽)。

  夸了这么多,别以为它真有那么好,它仍然只是靠情怀及了格,并非什么影视佳作。虽然情怀满分,在其他地方简直是给观众喂屎。整个观影体验,与其说是在看星战电影,不如说是在玩星战游戏。整个游戏流程类似《质量效应》,主角团到某个星球,找某个线索,然后去下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中间插入人物分离,直到最终决战,中间插入再多其他情节也掩盖不了这些老套路带来的疲劳值。就星战9这点复读机剧情,真不如按《神秘海域4》的故事模板去抄一套太空版的剧情。

  J·J·艾布拉姆斯擅长动作场面,意图靠《碟中谍》系列里的招牌伎俩狠彪观众肾上腺素,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做到了。只是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观众眼中挥之不去,非常影响观影体验。阿汤哥爬迪拜塔惊险刺激,你也没必要让这部星战主角们轮番在各种飞船和残骸上跳一遍啊。哦,不止一遍,蕾伊起码跳了两遍,凯洛伦也跳了一遍。一招鲜吃遍天?观众只会吐槽你在不断搞回字的四种写法。

  配乐当然激动人心,经典BGM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嘈杂过后,什么都没剩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种感觉,就像配乐和音效师几只手一齐推着你往前走,他们把音量开到最大,叫嚣着:快给老子激动,不激动你就不是合格的星战粉丝。和上一段缺点一样,视觉疲劳,听觉也一样。

  一旦遇到事情,各种套路和逻辑都很感人。昔日敌人一定是恨你恨得要死,同时又爱你爱到爆炸的大美人,遇到困难时,她不仅会帮你,还会倾尽所有帮你。前一秒枪指着你的头,后一秒就把生活的希望全都寄托给你。007系列我们已经看过几十部了好吗?主角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找外援这方面能不能有点进步?怎么总是刚巧碰上这种类型,烦不烦啊。

  反派都是弱智吗?是的,星球大战的反派除了西斯皇帝以外,真的全是弱智。这一部里,皇帝本人也不幸沦为弱智,搞了个大阴谋送自己上西天可还行?哎,皇帝不是实力不行,这次他双手放出的闪电都可以炸宇宙飞船了,但他再次死于剧情需要。正义必胜!和我国绝不放过一个坏人的片尾审查如出一辙。

  对于蕾伊身世,我有一些特别的感想。凯洛伦是堕入原力黑暗面的绝地武士,蕾伊正好是他的反面,是堕入原力光明面的命定西斯君主,本部剧情证实了我在第一部里就做出的猜测。我看完星战7就在想,星战剧情搞了几十年,整天把原力天赋爆表的天行者家族中人踢进黑暗面为祸世间,咋就没有一个黑暗面的西斯信徒堕入光明拯救苍生呢?凯洛伦这个角色太符号化,不正常,但凡有点脑子的编剧,绝不会单纯重复星战前六部的老套路,怎么也该反套路一下,把黑暗之子送进光明吧?嘿,蕾伊·帕尔帕廷她这不就来了。

  说实话,猜出这个身世后,我特别期待看到蕾伊的内心挣扎戏,既体现演技,又能学一学如何用镜头展示心理状态,还特别有教育意义——即使生来黑暗,不代表必然选择黑暗,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结果......她仅仅演绎了一个脸蛋不错的剑豪女侠。什么挣扎,什么内心的苦楚,都在台词里了,她皱皱眉就算演完了......

  白瞎这么好个身世。她最后选择改姓天行者也挺让人无语。秦桧的后人秦大士曾说过“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大方承认,勇敢面对。蕾伊如果选择继续姓帕尔帕廷,承认自己的血脉来自黑暗独裁者,更加能证明出身并不能决定个人本质不是吗?真没必要非得往天行者家族身上贴。你就是姓狗二蛋,只要你坚持朝向原力的光明面,也会是正义的好伙伴。这套天行者家族血统论,完全称得上是西方著名封建糟粕的文化副产品。英雄总是出自某个家族,真的扯淡。看看最后那翱翔天际连绵不绝的正义舰队吧,那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可最后决战还是设定为依靠蕾伊才能打赢,无语。为什么在西方编剧眼里,人民群众的力量永远比不过一两个重要英雄人物的作用?没了他们这仗就没法打了?正义就要败了?正义成败就看那么一两个人内心的天人交战,挺没意思的。

  黑暗永远伴随着光明,相信星战的故事不会结束。皇帝死了,新的皇帝还会诞生。按星战的套路,说不定就是蕾伊的儿子或者孙子.....西式太空歌剧仍将继续。期待我国影人刻苦钻研技术,早日拍出与众不同并能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的太空故事(流浪地球还差点火候)。

  原力不该只挂在嘴上,应该在每个普通人的心里和身上,而不是仅限英雄人物享有。愿原力与你同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作文   观后感   5200字   星球大战   帕尔   影评   电影   光明   绝地   喜欢   故事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