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

子在何处曰?  
在川上曰。  
为何在川上曰?  
大概子是被这美丽的大自然吸引了吧!望着那汹涌的河流不禁发出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面对这美丽的自然我们难到不应该像孔子一样去亲近她,为她而痴迷吗?  
因为大自然美丽地召唤,陶渊明毅然放下功名利碌,只身去南山为大自然而去种他的菊花,去找到他心中的那个桃花源。  
桃花源在哪里?我不知道,可我听说过“书中自为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桃花源吗?我想书中是没有的。桃花源远远地藏在大自然的深处,等着我们用陶渊明般的毅力去寻找,这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可以的。  
书中没有桃花源,教室里也肯定没有苹果树,更没有会从天而降的苹果。可是,若不是这从天而降的苹果,牛顿能发现万有引力吗?牛顿如果不身入自然,亲近自然,只是一心坐在教室里,那苹果可能就不是落下来的、而是被扔过来的了!  
扔过来的苹果砸中的不是牛顿的头,但它砸中的可能是赵过,那个“吊死在纸上”的那个“大将”,因为他不喜欢亲近自然,不愿去探索自然,一心只知纸上谈兵,自然固然也不喜欢他喽,等待他的当然不是飞来的苹果,而是那敌军锋利的大刀!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锋利的大刀砍不死潺潺地流水,但一但脱离了与自然的联系,那潭水就不再会那么清彻,从头至尾的变成一潭死水了。我们的心灵也似一潭清彻的水,不能彻底的与自然失联。  
只有心灵清彻了,我们才能彻底地静下心来,去慢慢寻找那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做学问要平如水般的心境才能做好。我们只有亲近自然才能做好学问。  
正所谓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所以自然是也世界的本原,我们只能掌握好本原才能掌握生活掌握学习。  
圣人孔子在做学问这块也没有敢脱离自然去妄想,不然这句为何是“子在川上曰”而不是“子曰”就行了呢?  
跟着圣人的脚步走吧!去和孔子一起聆听自然的美吧!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子在川上曰”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作文   高中   高三年级   议论文   800字   桃花源   孔子   本原   圣人   锋利   亲近   大自然   苹果   自然   美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