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作文指导:考场应急策略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二、作文题类型有变化,如何应急?

  如果不是材料作文,而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怎么办呢?

  也不用急,下面的方法帮你稳拿高分。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很强,下面结合过去的中考题作一解说,可仔细想想。

  (一)置换法

  1.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去置换喻体。

  如山东中考作文题: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草自青”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等等。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解决了。

  2.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单一语义的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例如重庆中考作文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自然”怎么理解?这是立意的关键。命题人想我们之所想,给了我们三个义项进行诠释。我们只要用其中的一个义项去置换“自然”,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开思路。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等。如果“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等。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看一看: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这么说来,“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大大方方,也就是凡事能够深入进去融入其中。明白了这些,我们谈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3.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那么这时可用代词所代的事物去置换作文题中的代词。例如上海中考作文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世界就是由“我们”与“他们”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我们”,自然世界是不完整的。遗憾的是,现在只关注自己的人太多了,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哪里还有他人?这样的世界,又怎么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会看到什么?会看到贫穷,会看到富贵,会看到不公,会看到进步,会看到文明,等等。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共同富裕,会想到平等,会想到感恩,会想到正义等。“他们”是谁?可以是农民工,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岗工人,可以是一掷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讨的老人,等等。这么一置换,自然也就打开了思路。

  (二)补充因素法

  所谓补充因素法,是指通过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法。

  例如,安徽中考作文题: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打开思路,写好“带着感动出发”,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谁带着感动出发。也就是补出标题的主语,可以是你(你们),可以是我(我们),可以是他(他们)。二是什么样的感动,或者说是为什么感动。联系实际,汶川大地震中,老师舍生救学生,我们为之感动;救援人员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感动;群众排队捐款、献血,我们为之感动。具体到个人,温总理第一时间在第一线指挥,我们感动;民警蒋小娟为灾民的孩子喂奶,我们感动。让人感动的原因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例很多。三是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带着感动出发,其结果将产生更多的感动,从而使更多的人带着感动出发!

  再如广东中考作文题: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状语的方法来打开思路。不要轻易说“不”,不是不能说“不”,而是不要轻易说。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策略一些,这并不是要接受、认可,轻易说“不”的结果,往往使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比如面对同事、同学、朋友、家人的正当请求,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不”,往往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使双方变得越来越疏远。不要轻易说“不”,是智慧的表现,是道德的要求。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立意、选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间,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再如浙江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无论是“触摸都市”中的“触摸”,还是“感受乡村”中的“感受”,都是用心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即给“触摸”、“感受”补充状语。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应该是都市或乡村中能够在我们心灵的湖泊上激起波澜最起码是涟漪的人、事、物或观点。这样,我们所写才可能充满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些人云亦云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给人以陌生的新意,自然会让阅卷老师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作文   考试   中考   中考指导   3500字   小猫   立意   为题   本体   考场   年中   文体   乡村   诗歌   策略   自然   材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