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散文中寻找历史》——读《文化苦旅》有感

“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这是泰戈尔的诗集中的一句话,就好似在映衬的这本书的主题一般。这是一本对于我来说特别的书,在此之前我鲜有机会能接触到关于中国文化的历史文献,更别说是如此能够深入浅出地谈论中国古老的文化,用中国的山水风物以追求文化的灵魂和人生秘谛的作品了。  
  余秋雨,“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在这本书中,他善于将自己对历史的见解表现在对古老的山水文物所进行的一系列联想和评价。它又不拘泥于直白的阐述历史文化或风景古迹,他将历史与散文结合在一起发挥的淋漓尽致。正是风景的美感和历史的沧桑感,余秋雨的“历史散文”所谓二者兼得。  
  可以称为中国佛教艺术的奇迹的敦煌莫高窟竟由一个普通的中国平民所把持,王圆箓,因为他中国平民式的“知足”使中国丢失了一件又一件灿烂的辉煌,让后世中国敦煌学的研究者们屈辱着向外国买来文物的胶卷……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历史的罪人的无知所犯下的难以愈合的过错,自己看着这字里行间余秋雨流露出的愤慨,感觉自己的心都随着这个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2500年高龄的苏州用“白发”一词并不过分。过分的是,苏州的类似水乡的吴侬软语,在有些人的眼里是是“软弱”的,殊不知这柔和的背后曾经背负着怎样的委屈。但他们只是笑而不语,对于大暴动那种不屈的踏血泊提头颅之后,安葬了五个英勇的普通人,园林依然美,桃花依然开,苏州依然笑而不语。  
  书中散文篇篇经典,字字珠玑,令人惊叹之词句俯拾皆是。在此却不能介绍更多。回味尤其深刻者,不论是对任何一项东西的批判或者是评价、欣赏,余秋雨总是用着形散而神不散的笔触淡化出当代或古代天朝文化巨大的文学史学内涵,不得不俯首将其恭敬拜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作文   初中   初三   议论文   800字   莫高窟   泰戈尔   散文   文化   历史   苏州   秋雨   中国   平民   文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