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游记作文:开封延庆观导游词

  第三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企”指“踮着脚跟站立”,“跨”指“大步走”,“不行”即“不能远行”,“自见”指“只看见自己,只关心自己”,“自是”指“只肯定自我,只信赖自我”。

  这句话字面含义是说踮脚而立的人不能立的很久,大步走不能远行,只看见自己的人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不会有彰显的机会。

  本句谈的是个体与世界整体的关系。老子认为,世界万物中的个体都是由整体决定的,个体的存在和发展要与世界整体联系起来,这才有其生命力和价值。也就是说人们应当抛弃个体思维方式而自觉投身于世界整体活动中,以此安身立命,这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第四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老子把“士”分为“上士、中士、下士”三类,这里的“亡”是通假字,同“无”,上士闻“道”,能尽其所能施行,中士闻道,将信将疑,犹豫不定,下士闻道,大笑之,如果不笑,“道”就不是真正的“道”。

  此句体现了“道”存在的客观性。

  第五句“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躁”指“疾走”,“清静”指“无为清静”,“正”通“政”,作“领导、统治”。

  本句意思是指快步走动能战胜寒冷,心灵安静能战胜酷热,无为清静可以成为天下的领导。

  老子认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其表象和实质往往不一致,有时甚至是相反的,不能抓住一面,而忽视了全部和根本。因此要抓住事物的根本,即抓住“道”,顺应“道”。什么也不要去争、抢,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强求清静而无为,天下才能得到治理,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第六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字面含义是圣人没有不变的意见,他以百姓的意见为意见。善良的人我对他善良,不善良的人我对他也善良,这样就能得到善良的对待,讲诚信的人,我信任他,不讲诚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我就得到了信任。

  老子认为,圣人治国的原则是无为而治。只要了解百姓的所知所感,就可以不用工具去统治百姓,不用制约,因势利导,犹如水到渠成般的自然。这样,百姓也就安然接受领导了。

  《道德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辩证唯物主义论著,在西方是除《圣经》外发行量最大的书籍。在书中,老子用他的语言概括了自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这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下面我们到下一个景点——六十甲子殿。六十甲子也称六十花甲、六十太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太岁神,每逢自己的本命年,一般男的要戴红腰带,女的要穿红绣鞋,这是为什么呢?什么又是太岁神呢?

  太岁神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神袛,其源于夏代历法中的岁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木星最早在夏代前被称为岁星,在晋朝五行盛行时改称成木星,我国夏商时有“岁星纪年”“太岁纪年”两种历法,由于岁星纪年在实际运用中有诸多不便,古人便假设一个叫太岁的星宇岁星作向背运动,从而产生了“太岁纪年”。我国古代时对阴阳二元对立到合二为一的辩证运用广之又广,深之又深,就历法而言,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故将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岁阳,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岁阴,一阴一阳,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两两配合组成了六十天干也叫六十甲子,现在我国的阴历(夏历)就是太岁纪年的延续。

  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就有两个太岁神,一个是本命太岁,就是出生年月的太岁,比如07年时丁亥年,这年出生的人她的本命太岁就是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人的出生年月是不会变的,因此本命太岁主管你的生死夭寿,流年命运,伴随着你的一生。

  另一位是值年太岁,又称当年太岁,就是眼下生存之年的太岁,值年太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都在变化,主管当年的运势和流年。

  每个人都有一个本命太岁和五十九个值年太岁,按堪舆家说法,同值年太岁的方位相刑相冲的方位,就叫犯太岁,不可动土,也就是出生之年的干支同值年太岁的干支相刑相冲的年岁,犯太岁的人,同值年太岁的方位和纪年干支都属于对抗的地位,因此极容易遇灾得祸,所以在这一年中,更应该注意万事小心,保护健康,除去道观拜太岁,在家敬太岁外,还要男的系红腰带,女的穿红绣鞋,以克刑克冲,保本命年中平安。

  为什么要拜太岁?太岁神是年岁之神,道教经籍中说太岁神主管人的“本生身命之灾”和“流年临犯之厄”。这就是说:人的一生吉凶祸福是由太岁神主管的,人每年的健康和疾病,人每年的运气顺当和不利,也时有太岁神处理的,故须拜本命太岁和值年太岁,以求得两个太岁神的关怀以趋吉避祸,所以拜太岁也叫拜顺星。

  六十太岁神在当时的朝代都是忠臣孝子,有舍身保国的.将军,有浩然正气的使臣,有清正的县官,有拾金不昧的君子,有舍财办学助教的仁者,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的楷模,死后列为众神,受到后代的敬仰和祭祀,他们也是续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范。大家可以对照门口的这个表,按照自己的出生年月找找自己的保护神,看看自己的五行归属。

  道教认为宇宙是神创造的,神是万物主宰,主要尊神有“三清”、“玉皇大帝”、“四御”、“王母”、“八仙”等,玉皇阁三层上尊奉的便是玉皇大帝。那么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因此道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地方便是三清殿。

  进入三清殿,眼前的这三位尊神就是三清,中间这位是三位中处在最高地位的玉清元始天尊,其次是右边的上清灵宝天尊,最后是左边这位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元始天尊手握宇宙万物之元气,象征着万物初开,生命初生,象征家中的孩子,为人父母的一定要在此许下愿望,保佑他们将来学业有成,事业顺利;灵宝天尊手拿如意。如意在古时象征着权力、地位、财富,在这些方面有所追求就应该多拜拜他;道德天尊手中所握的是仙丹葫,是保佑老人的,中华民族的美德历来是百行善、孝为先,所以应该为吱吱的父母许下健康长寿的愿望。要想深入的了解道教文化,我们首先要学学怎么行道家礼:伸出右手,手心向下,左手握拳,大拇指垂直顶住右手掌,上为天,下为地,上为乾,下为坤,左手大拇指不动,四指旋转至右手上,然后把它高高举过头顶,再放到眉心,再到唇心,最后到胸心,三心合一,再放回眉心,拜上三拜。

  在大殿两侧是我单位所辖两个景点的沙盘,左侧是延庆观68亩景区开发的规划图,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所里领导正确的带领下,经过全所干部职工数年来艰辛的努力,延庆观景区的开发已与投资商签订了开发协议,开发相关事宜正在进行中,届时,延庆观景区一定会再现昔日“大朝元万寿宫”的辉煌。

  殿右侧的沙盘是另一个景点——繁塔,它位于开封东南角,创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原名兴慈塔,引见在当时四大皇家寺院之一的天清寺内,故又名天清寺塔,它是开封地区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开封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距今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了。繁塔原为六角九层,高73米,铁塔虽有十三层,但却仅有55.88米,因此当地有句古话“铁塔高,铁塔高,铁塔不及繁塔腰”但是后来,据历史记载,繁塔历经明朝赫赫有名的“铲王气”事件、遭遇雷电袭击,只余现在三层,现在的繁塔仅余36.68米,塔身由近万块佛砖组成,故又俗称万佛塔,繁塔以其独特的“内沿外攀”建筑风格、精美的佛像砖、丰富的碑刻题记、罕见的书法艺术而闻名于世,堪称为一座瑰丽的艺术宝库,对于研究北宋时期政治、宗教、文化、建筑都极具参考价值。

  下一处要参观的是重阳殿,先开看看门口这副对联,“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上联是唐朝诗人的遗作,每个字的偏旁部首都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其后多年没有人能对出下联,直到王重阳对出了下联,这下联之所以对的好,不光是因为下联对仗工整(下联每个字偏旁也含有金木水火土),更为难得的是整副对联意境非常优美,闭上眼睛,默念烟锁池塘柳,脑海里能映出画面:平滑如镜的池塘,没有一丝涟漪;葱茏的岸柳合抱,成队成行;柳荫如烟,莽莽苍苍、柳荫倒映在池塘的水面上,和岸上的柳荫交融一体,仿佛封锁在一片巨大的烟云之下,连枯燥的蝉鸣仿佛也传送着丝丝凉爽……..相比之下,纪晓岚所对的下联“炮镇海城楼”,意境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我们把“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称为千古绝对。

  重阳殿内置王重阳的蜡像,殿内还设有介绍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生平的简介,还有记录延庆观建国后开放修复时一些珍贵的照片资料。

  王重阳(公元1112年-1170年)生于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全真道创始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为世雄,字德威,陕西咸阳人,文武双全,入道后更名为喆,字知明,号重阳子。

  王喆生活的时代民族矛盾极为尖锐,战祸频起,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他是宋代遗民,自然不满于金人统治,又不能公然表露,因而自称于甘河镇遇仙,48岁时改儒为道,于金大定元年(1161年)在终南山之南时村,自穿一穴,起封土高数尺,号“活死人墓”。这是对金人统治强烈不满的表示。于金世宗大定七年在宁海(今山东牟平)传道时创立了全真派。世传其道人打扮,头梳三髻,有三个“吉”字,而改名为“嚞”,亦作“喆”,又因其喜爱菊花之傲霜坚操,慕晋陶渊明爱菊之雅行,遂以“知明”为字,以“重阳”为号,人称王重阳。

  王重阳于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去山东宁海一带传教,并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郝大通、孙不二为徒,世称“全真七子”。王喆创立的全真派,其教旨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以“济贫拔苦、先人后已、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具全故名为全真。全真派认为,道、释、儒三教同源,王喆创立的“三教平等会”等以《孝经》、《心经》、《老子》为经典,主张三教合一,王喆在《金关玉锁诀》称本宗是“以太上为祖,释迦为宗,夫子为科牌”,“三教者不离真道也”,这可以说是全真教义最为鲜明的突出之处,在金代出现的太一道、真大道、全真道三大新道派中,以全真教的势力最大,其弟子众多,到元代更是发展到了鼎盛。

  在他的七个徒弟中,丘处机为全真七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但却是为全真教在元代的发展作出最大贡献的一个。成吉思汗西征途中,听随行的中原人介绍丘处机法术超人,遣使相召。1220年秋,丘处机率弟子从山东莱州动身,穿越蒙古草原,历经两年,于1222年初夏在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与成吉思汗会见。进言“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 这些言论很得成吉思汗的赏识。 后来,丘处机被成吉思汗尊为“国师”,赐号“活神仙”,命其掌管天下所有出家人。这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现象,实现了其师父王重阳生前“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张,全真道也达到了鼎盛。丘处机认为,全真道能够兴旺发达,全在于开封重阳观的风水好,便命人前去重修重阳观,这才有了当时气势宏大的“大朝元万寿宫”。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祝愿大家有个愉快的旅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作文   话题   地域   开封   5400字   延庆   大定   成吉思汗   道教   岁星   太岁   纪年   天尊   重阳   老子   游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