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暑期征文]《感性的蝴蝶》“翩翩飞”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始终相信,相遇是一种缘分,人和人、人和事之间是然,我与《感性的蝴蝶》这本书之间,亦是然。我漫步于林清玄先生的文字和禅韵,一步一脚印,让自己的心灵在茫茫的压力之海找到了地方愉静地栖息,舔舐着灵魂的伤口。

  林清玄先生说:“苦,是人生里最真切的感受。”读到此处,也不知何故,心里竟蓦然生出一种不可形容的震撼,却也心生疑问:让人感到最真切的,难道不应该都是那些最美好的吗?其实,世事或并不尽然是这样,同时,“苦”亦不该被标上“不美好”的书签。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处境下,我们会遇上各种各样见过的或未见过的挫折和灾难,甚至乎,有些灾难可以痛苦到令我们觉得真的经历一次就够了,不必也不想再承受第二次。体验“苦”,我相信这是每个人的人生中一个永无止境的修行,它是那样的经常发生和不可抗拒,在我们自觉或不自觉间,它已经慢慢酝酿甚至发生,或许就在快乐才刚刚与人分享的转角瞬间。对此,林先生亦这般说道:“苦比乐敏锐、锋利、绵密、悠长、广大、无法选择、不可回避。”现在看来,那个潇洒说出“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尔,在经历了丧女之痛后所呼出的——“我苦,故我在。”,实在也是不无原因的,值得我们好好去思考。

  很多人想用“乐”摆脱“苦”。于是乎,在各大搜索引擎搜索着“如何快乐”;于是乎,观看一个又一个的节目,讲尽一个又一个的笑话。是的,我们可以三两知己,找个地方,一起仰天笑呵呵。可是一笑而过之后呢?一个人独处之时呢?是真的已对苦痛释怀还是耿耿于心的怅然若失?在我看来,苦是短暂的,乐亦与同。用短暂的“乐”去摆脱短暂的“苦”,同一种性质的两种物质,共同发生的作用和效果其实可想而然知,更何况,“乐”与“苦”并非单纯的牵制关系。

  既是如许,那么该如之奈何呢?

  林清玄先生在书中作出了回答,他主张,“深切体会苦蒂苦境”而“明本心”。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苦”当成人生大树的肥料,明白个中道理和教训再而缔造更多。在我看来,“明本心”则是更重要的一环。一方面,我们要看得破“苦”。书中提及了这么一件事:无论春夏秋冬,僧鞋都一定是有洞,这是为了让他们“低头看得破”。要知道,“苦”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不可抗拒、人人都公平承受着的,但却也是总会成为过去的。而另一方面,当我们炼就好自己的心态,便要学会持之而不怠。白岩松先生说得对:“在人的一生中,快乐与痛苦只占百分之五,其余的便是平淡的生活”。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是每一刻,亦是每一秒。大部分“平淡”的生活终须要求我们树立一种乐观的心态,这是不可置否的。虽然“人生苦短”是一句人所皆知的常话,但若以某个空间和时间为立足点,人生也可以被视为很长。我们还要读书,还要工作,还要不断努力和奋斗,同样,还要不断地接受“苦”的锤炼。唯有始终若一地保持这种心态,在面对“苦”的问题上,才能发挥出“以恒制暂”的最大作用,而不是“以暂制暂”的浅薄。同样,在“乐”的层面上,我们才会比别人更胜一筹,因为我们是先有内里乐,后有表面乐的人。而且这不关乎任何一个冷笑话,任何一个综艺节目,仅仅关乎我们的心。

  “生命的很多事,你错过一小时,很可能就错过一生了。”这是林清玄先生在这本书中很有名气的一句话。而如今,我想借用它来解释我与《感性的蝴蝶》之间的这份缘分。心信,正是因为我没有与它交错而过,才难得拥有这个思想解放的机缘。在这岁月流金的日子里,想到自己能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书,我便深挚地感到庆幸和珍惜。

    广东佛山禅城区佛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仇慧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作文   网友投稿   1900字   笛卡尔   标上   耿耿于心   本心   暑期   真切   感性   短暂   心态   蝴蝶   发生   人生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