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口的aabc式的词语解释

  口口相传kǒukǒuxiāngchuán

  【解释】:不著文字,口头相传。

  【出自】: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七十二卷:“经云:‘知白守黑,神明自来。’是知玄为万物母,圣人秘之,不形文字,口口相传。”

  【示例】:虽然他败坏了 的'韵事。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指口头传布或传授

  琅琅上口lánglángshàngkǒu

  【解释】: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自】:清·王韬《淞隐漫录·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示例】: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三岁时,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 。 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

  朗朗上口lǎnglǎngshàngkǒu

  【解释】: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出自】: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作文   写作指导   词语   500字   郭沫若   老舍   自来   口口相传   琅琅上口   朗朗上口   示例   唐诗   响亮   口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