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事

  尽管人生无常而短促,但总有些任谁也无法改变的东西,让某个微不足道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幻化出钻石般永恒的光芒。

  ——题记

  沧海桑田,浮云苍狗。

  然而翻开蒙垢的历史,我们发现,某些人、某些事,并不因为时光的流逝而黯淡,相反,他们像一块璞玉,经过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熠熠生辉,并幻发出奇异的光彩。

  【汨罗魂】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满怀一腔忧愤向我走来。

  年轻时的屈原深受楚怀王的信任,官至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据记载,他当时年仅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然而,“树大招风”,小人的谗言终让昏庸的怀王“怒而疏屈平”。当秦将自起攻破楚都,楚国已是再无回天之力。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复兴无望,也曾考虑出走他国,但终究难以将息心中那一腔爱国之志和故土情怀,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

  自沉汨罗的屈原,并不因其生命的消殒而淡出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今天,端午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人文价值的节日,赛龙舟、吃粽子、祭河神已成为中国特有的民风民俗!而这一切,只为追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和他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酒中仙】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山的忧愤形象始终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李白的才气让人景仰,而他怀才不遇的悲剧一生更让人痛惜。天宝初年,李白被玄宗召为翰林供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足见其受宠之深,但终因小人和权贵的谗言,不久即被“赐金放还”,后又因吴筠等极力推荐,李白才得以再次被“请进”长安,然而玄宗只是用他和他的旷世奇才来点缀太平,并不重用李白,后又因小人难容其蔑视帝王、权贵的傲然作风,终被二次逐出长安,在困苦中漂泊了却一生。

  年轻的时候,李白的抱负用“少年心事拿当云”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至于他的自信,有《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两句为证。然而,当现实的机会之门附加条件地准备为他打开——他只须俯首帖耳一点,低声下气一些就可以备受器重时,李白选择了放弃。安能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安能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安能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非也!

  【戊戌君子】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戊戌变法留在我印象中的似乎只有悲剧气氛极浓的愁云惨雾,但正因谭嗣同悲壮的死,才让中国的晚清历史上有了一抹生机与希望,他的死的价值远大于那些蝇营狗苟者的苟且偷生!

  变法失败后,有不知名的变节者,有如梁启超一样的逃亡者,然而谭嗣同留了下来,他在不改生命信念的白纸上写下了这样凄美的誓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为了不改“以图将来”之志,刀山也好、火海也罢,他已定下死的决心,以期唤醒后来有志图强之人。

  坚持真理,不改信念,义无反顾直蹈生命绝望之谷的谭嗣同的名字早已被每一个有血性的炎黄子孙铭刻在心!

  ……

  春去秋来,季节在改变;日复一日,容颜在改变,而那些人、那些事却因其精神上的固守而永远亮丽、永远鲜活,并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叠映得凄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作文   初中   初三   九年级   散文   1400字   汨罗   楚国   屈原   忧愤   谗言   爱国   长安   李白   中国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