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五年级作文

  端午节到了,大家都知道要干什么了吧,小编收集了吃粽子的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吃粽子

  听到老师说要写关于端午节的作文,我就有点跃跃欲试了。我猜你们也一定喜欢过端午节吧!端午节可以吃粽子,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是自己能够亲自做粽子吃,那样才会觉得更好吃的。

  做粽子:先找来三片粽叶叠在一起,然后要认真地折成漏斗型,接着,就要分三步走了。第一步,放糯米;第二步,放陷料,陷料有很多,可以自主选择,比如:豆沙、红枣、腊肠、剁碎的猪肉……第三步,再放糯米。我们将粽子上方的粽叶折下来,把粽身用细线缠起来。这包粽子的方法,是我在仔细听老师讲解后学到的。你们先别急,粽子现在还不能吃,要放在锅里煮上二十分钟左右,待煮熟后才能吃的。生的是不能吃的。

  吃粽子:粽子煮好了,我们就可以吃了。剥开粽叶一看,粽子金黄金黄的,就想一个金碧辉煌的小型的金字塔,真恨不得一口就把吃掉。想着想着,我的口水都已经流出来了 。我一把拿起粽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完后,我觉得满口喷香,香得直入肺腑,真是好吃极了。

  小朋友,你们也一定要记住这个端午节,这个节日可以吃粽子呀!

  第二篇:吃粽子

  端午节到了,大家都知道要干什么了吧,哈哈,就是吃粽子。

  我和妈妈去商场买做粽子的材料,我在超市里看见的人个个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大家都在挑选端午节的食材,商场到处都有芦叶的香味,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我和妈妈精心挑选好了做粽子的食材,准备回家包粽子。

  妈妈先把糯米给炒熟了,放在芦叶里,一个个包起来,然后放在锅里蒸,我闻到棕子的的.香味,口水直流,几乎把整个椅子都弄湿了,妈妈把粽子拿出来了,我看妈妈手里的的粽子,迫不及待想尽快把粽子吃到肚子里。还没等到妈妈要把粽子给我的时侯,我就把它抢过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过了十几秒,我就把粽子吃完了,粽子真是既香又好吃。

  我问妈妈:“妈妈,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呀?”妈妈说:“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能实现自己的政府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身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的,炸糕的来源,并且这个风俗已经传到国外。”听了妈妈的话,我明白了,原来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啊!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节日。

  第三篇:吃粽子

  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作文   小学   五年级   1800字   粽子   屈原   大口   糯米   端午节   村里   肚子   家乡   小孩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