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传说的作文400字

  第一篇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重五,端阳节。是用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屈原在楚王身边做官,为楚王提出了很多的治国建议,那些奸臣就嫉恨他,向楚王进谗言,楚王听信了奸臣的话,把屈原赶出楚国。屈原只好在山上生活。终于秦国占领了楚国,屈原得到消息后很悲痛。于是,他写下了最后一首诗《怀沙》后,抱石跳入泊罗江中。楚国的老百姓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悲痛。于是,有人从家里拿来了饭团,扔进江里说是要让江里德鱼蛟虾蟹吃饱了,不要去吃屈原。一个老中医从家里拿来雄黄酒,倒入江中,是要把鱼蛟水兽都熏昏了,也不要去吃屈原。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用过端午节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插五端。五端有:菖蒲、蒜头、艾草、石榴花、龙船花。端午节那天,还要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头上或是足裸上祈求平安。

  端午节的习俗可真多啊!

  第二篇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重阳节、端阳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国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了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时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今天,我一边吃着粽子,一边从网上看着资料,写着端午节的由来,了解历史,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渡过今年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作文   话题   文化   习俗   1000字   端午节   秦国   楚国   屈原   端阳   楚王   爱国   粽子   诗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