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作文素材: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

  忘不了浓浓乡愁

  当天下午三点,记者如约敲开王宽家的门,客厅里很热闹,几个年轻人或坐或站,聊得正欢。“今儿有几个孩子回来了,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很快乐。”王淑荣说。

  73岁的王宽尽管刚出院不久,但看起来精神矍铄,两眼炯炯有神。“其实,我做的都是平常事儿,没啥可写的,别人都能够做到。要说与别人不一样,那就是我在青藏高原坚守26年所形成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好作风。”王宽认真地说。

  1942年,王宽出生于淮阳县郑集乡贺庄村的一个贫苦家庭。“淮阳是豫剧的‘戏窝子’,当时有好多剧团,并经常下乡演出,这给我带来很大影响。”王宽说:“在开封培训一年后,1956年我就从一马平川的中原来到了青藏高原,进入西藏豫剧团(原十八军随军剧团)。就是在当年那个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革命年代,作为一名党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形成了我生命的底色。经常有人问我,‘为啥能十数年如一日做好事?’我认为根源就是这个思想基础。”

  但是,重重山关隔不断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那时交通极其不便,再加上其他原因,作为家中独子的王宽根本没办法回家,父母全靠姐姐和妹妹照顾。后来回家探亲时,听着亲人讲述乡邻对自家的种种照顾,王宽既愧疚又感动:“老母亲生病,大半夜里,村上几个年轻人硬是用担架把她抬到医院。这种乡恩乡情,我咋回报?这辈子,乡愁都不能忘。”

  1982年,王宽偕夫人王淑荣考入郑州豫剧团,随后任业务团长。回到郑州工作,离家乡近了,慰藉乡愁的机会就多了。“每次回老家,乡亲们都很热情,围得满屋满院的,乡亲们说‘你们是郑州的豫剧名角,给大家唱几句吧’,我们就给他们表演一段儿,那种感觉很幸福。”王宽回忆道。

  “每次回家,他都带一两千元,看村上谁家困难,都会给个三百五百的,有时候连回来的路费都不留。”王淑荣说:“他不能看到别人受苦,看着或听说谁家可怜,他要不帮,心里就难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作文   素材   高考素材   1000字   淮阳县   淮阳   青藏高原   豫剧   剧团   郑州   乡愁   村上   乡亲   孤儿   亲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