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叙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新颖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能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给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

  审题立意方法之一:全面把握材料,重点突破关键句

  例1:2008年北京卷作文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拿了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大家:“瓶子满了吗?”

  所有学生回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学生说:“很多事看起来达到极限,实际还存在很大空间。”一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沙,有些石块肯定放不进去了。”一学生说:“对。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一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请就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作,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立意指导

  细读材料,注意抓住以下关键语句:

  1、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的空间;2、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3、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4、先放沙子和水不一定不行。

  此外,在四个学生发言之外,还出现了省略号。那就是提示,考生可以在4个立意之外,写自己的独特感受。

  审题立意示例1、教学要讲究艺术2、学无止境

  立意示例

  大部分考生论述了如何认识极限,如何认识“满”与“未满”,要善于探寻未知的空间,做事要有顺序等问题。

  有的考生从形象上谈对事物的认识,如有的考生把大石头联想为生活中主要的部分,沙子和水是次要的部分,在生活中应分清主次,集中先做最重要的事情;有的考生把石块联想为生活中的困难,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有的考生就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教育方法论述,强调用形象说话,用事实说话的教育方法。

  有的题目就很醒目准确,如:“生命之瓶,容量永无止境”、“转换思维去看,事事皆有空间”、“发挥最大潜能,探索未知空间”、“超越极限,蝴蝶也能征服沧海”、“顺序不可乱”、“做事应分主次”等等。

  审题立意方法之二:紧扣材料中内容之间的联系

  例2:2008年海南宁夏卷作文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要好好地养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很不舍地将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一阵鸣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老板兴奋的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小鸟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

  请就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作,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立意指导

  分析这则材料题旨时,首先要明白三次和鸟的接触所产生的结果。第一次由于疏懒鸟死了,第二次迫于压力放飞了小鸟,第三次参加放飞活动而老板受益了。从鸟的角度来看,鸟死、鸟飞、鸟作为商人得利的工具,是悲?是喜?学生从这方面应该有所考虑。

  从人的角度分析,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歌唱,但没有善待小鸟;第二次善待了小鸟,但又剥夺了小鸟的自由;第三次用放生活动满足了自己的“既环保又慈善”的心理,而老板的一席话又似乎给这种行为泼了一盆冷水。困惑?矛盾?似乎都有。

  以上都是材料本身给考生提供的思考角度,但仅仅做到这一步是不够的,考生还应该归纳出能够立意作文的观点或者情感,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掘了。考生可以从鸟及养鸟人的角度或二者综合的角度立意,甚至可以从花鸟市场老板的角度立意。但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一味地纠缠在养鸟或放鸟上,如可以提升到自由、生命、爱等高度去思考,也可以就材料中的现象进行评析。

  立意示例

  就材料本身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审题立意:

  一、母女两人的角度,从她们的慈善行为没有用对地方来看,由此可立意为应该看清事物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她们的善意行为有待改进来看,由此可立意为做事要注意行为与目的的关系;从她们放生的结果来看,可立意为做事也要讲方法,不能盲从。

  二、从花鸟市场老板的角度来看,商人是借人们的善举来牟利,从此可立意为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

  三、从鸟与人类的关系来看,可立意为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从鸟的意象来看,人们放鸟的前提是大量捕鸟,而捕鸟是违法行为,由此可立意为做善事也要有法律意识。

  审题立意示例1、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2、人的素质亟待提高

  审题立意方法之三:突破生活表象,挖掘材料寓意

  例3:2008年福建卷作文

  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人说,我喜欢喝果汁,味道是甜的;另一个人说,我喜欢喝咖啡,苦中带甜;还有一个人说,我喜欢矿泉水,味道是淡的。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立意指导

  首先要读懂材料文本方可构思立意。这道文字材料作文中的几句话语,充满深奥的哲学道理,从内容到形式很有艺术性。

  三个人一同去买饮料,所买的事物各不相同。这件生活中常见的、极其普通的“小事”,却出现在高考作文考题中,应该视为不是普通小事,它蕴涵了深刻的思想。

  作文材料涉及的是关于味觉审美的素材,是一个独特的审美领域。在生活中,它离我们最近;在思辨中,它却离我们最远。所以读此文本时,我们既要入乎其里,又要出乎其外。入乎其里就是从三个人对饮料的喜好不同入手,出乎其外就是要不拘泥于材料,由浅入深,发掘其深刻的内涵。

  谈到饮食问题,孟子指出,“口之于味有同嗜也”,意思是说一个具有正常味觉器官的人,他对味觉的好恶往往能投射出人性的趋向。这不仅从生理科学的角度人性化地分析出了饮食的喜好与个性品位有关,还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审美的课题。

  从这里延伸开去,我们便会想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然而,很多事实证明,在人生历史的长河里,我们的价值取向,尤其是个体只能作出“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的唯一选择,当然有的也是面对实际的无奈之举。

  再从人生积极进取的角度来看,如果将个人的饮食嗜好比喻为人生的道德价值的取向,那么,孟子所说的鱼相当于“生”,熊掌相当于“义”——舍生而取义,便体现出道德的高标来。话又说到三人对于饮料的不同选择,当然也可以联系不同的人生坐标来理解分析。?

  考生可以由表及里地思考分析,并结合自己的选材,去确定立意的方向与类型。

  第一个人买甜的“果汁”,可以作为“享受生活”或者追求“甜美的生活”的类型。这种人,总是在生活中寻找享乐、企求安逸,或者只有美好的生活愿望,追求希望所在等。

  第二个人买苦中带甜的“咖啡”,可以作为“先苦后甜”或“奋斗与享受并举”的类型。这样的人,他们往往以苦为乐,先勤奋努力、辛勤耕耘,然后才去享受丰收的喜悦等。

  第三个人买淡淡的“矿泉水”,可以作为“平淡生活”或者做“平平常常”的人的类型。

  针对上述材料,考生要将这三个层面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可以联系生活、国家、国际关系等大的方面取材构思,也可以从个体的学习、生活、人生目标、理想前途等方面去思考;可以照顾到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着眼于某个方面的探究。例如人的个性不同、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的不同等。不管写哪一种类型的人,都要注意哲理的`思辨。

  例如就第三种类型而言,既可以从褒的方面去歌颂、赞扬那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真水无香、大爱无言的平淡真实的人生态度;也可以从贬的角度去批评缺乏激情或者做大事的胆识与雄心壮志等。还有,由此可以想到庄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的名言。从这句话分析庄子的人生哲学。因为利益关系而结合的人,在困难灾祸逼迫的时候就会相互抛弃;因为天性而联系的人,在灾难窘迫时就会互相收留。因此,我赞同“喜欢淡淡的矿泉水”的人生观。

  1、倘若从材料中“三人”个人的角度,可以这样立意:

  A买果汁,喜欢甜的。——生活是甜的/感受、珍惜幸福的生活;带着享受的态度来活着,人生就会长久、有韧性、有滋有味。

  B买咖啡,喜欢又苦又甜的的滋味。——生活本来有顺境有逆境/正确对待生活的欢笑与眼泪/领悟甘苦参半的人生真谛/痛并快乐着。

  C

  买矿泉水,喜欢淡淡的。——平平淡淡才是真,真水无香、平淡真实的人生态度/从绚丽多彩到返璞归真/历经风雨后的平淡/淡淡的母爱/君子之交淡如水/平淡:艺术之趣味。

  立意示例

  2、如果将材料中三个人联系起来,当作一个整体,可以这样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作文   考试   高考   高考指导   4100字   立意   材料   石块   示例   小鸟   考生   角度   技巧   人生   喜欢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