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路历程作文

  篇一:大学,我的心路历程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在入学的之前就有人教导: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但是我没有做到,虽然来到这个学校很意外,但是毕竟是来了我不得不不接受这个现实。心理毕竟有着那么一层阴影。我还是不喜欢这个城市和这个学校,我不喜欢这里干燥少雨的气候,我不喜欢这里菜全是辣椒……..但是我还是已经在这里呆了两年。

  虽然这个学校在宝鸡还是一个挺不错的学校但不是我所喜欢的,我更喜欢工业类的学校已经相关的专业,所以在对于一个崇拜理科的人来说,这所文科院校是很有打击性的。虽然我学是比较可以的金融专业,但心里还是很难受的。

  我高考分数挺高的,却与我报的专业失之交臂,我感到很心痛。但是我又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我在内心计划到了学校后要好好学习,多看书,努力以后能够考研,考我所喜欢的专业。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做并不是这样。到了学校过后才知道,后悔是种什么样的滋味。在学校我不是努力加油,而是放任自己,并最终导致了很不恶劣的后果。我的考试不及格,我的兴趣全部灭绝,我的人缘也是差得要命..问题还有很多。我想为什么我就成了这样?我觉得这与我进入大学前的思想准备不足和主观放任有很大关系。 首先在进入大学之前,我知道的关于大学就是一种很自由的环境。我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开心的去玩,去旷课,去恋爱,而学习是很遥远的事情。在整个暑假我是全部在玩,根本没看书或者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而上了大学,则很不适应大学的情况,我对大学的期望过高,所以很失望,我

  看见周围的人的一些行径让我感到很难过,大学生怎么就是这样子了?但是我连逃避都做不到,我只能够接受周围的现实。在开学后不久,虽然大家还不知晓根系,但是我已经丧失了我的底牌!于是以后在自我的更改就很难了。我改变自我可以,但是改变不了大家的看法。所以活是很辛苦的。

  我自己尝试着在这种苦闷当中去改变自己,我想我获得一些东西。就像换个角度就如同换片天地一样,感觉好多了。我在自己郁闷的时候,去图书馆看书或者上网,而上网并不像以前的那样是沉迷,现在是娱乐和学习;我也经常去打球,而打球也不再是以前那样的是为打球而打球;当我上课的时候,不再是过分的主观去学习,而是用自己的思想去学习,学习的是知识的思想,而不是它的内容,而课后的复习也不再是盲目;与周围的同学,虽然在心理上还上不齿他们的某些为人和做的事情,但是已经不再愤怒,不再和他们计较,因为我知道,我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达到我的目的,我不用从正面攻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追求的已经不是很单纯的知识或者实物,我渴望自己能够获得精髓,我想我应该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我加强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努力培养自己拥有高尚情操。我即使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也不能做一个有害的人。我从小事做起,通过小的事情来慢慢培养自己。我在停水的时候关上所有开着的水龙头,在水箱坏了的时候,自己爬上去修理水箱,在晚上的时候督促宿舍的同学关上不用的电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的帮助他们…虽然我很渺小但我希望能够帮助别人,帮助自己。虽然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巨人,但我已习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且为自己是一个平凡而有节操的人感到的自豪!

  我接着来分析一下,我的心理变化。首先从性格上来讲,性格可以说是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对待集体和社会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习的态度、待自己的态度。性格实质上是一种态度!我来分析一下自己的性格变化。在以前我胆汁型的,但是我最近的测试告诉我:我现在是多血和黏液型的。这种转变可以说是很明显的。因为在生活的过程中我知道,我已经不可能改变这个世界所以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由愤

  世嫉俗边得相对宽容和柔和,甚至有点退缩和怯懦。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改变是很难正好符合自己的需要的,改变就已经是一种胜利。而改变得十分好则又是一个胜利。当然我的这种改变也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有人说自己老了,没有了锐气。我想锐气是自己的心态产生的,当自己的心很累的时候,自然不会有什么锐气。不是锐气的丧失导致人老去,而是人的老去导致锐气的丧失。锐气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我们需要它就像需要水一样。锐气的激情是力量的源泉。

  而在我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的转变上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虽然我还是不能做得很好,但我知道掌握主动的重要性,把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使我做的不够好,但未来是我的。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曾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我已经不能决定我的现在,但我可以决定我的将来!积极主动是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勇敢面对人生。不要把不确定的或困难的.事情一味搁置起来。我是一个害羞而且内向的人,经常用拖的办法解决问题,在等待中丧失了自己的机会,像在自己的感情问题上。但是,我认识到,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有些决定将使我面前的机会丧失殆尽。对于这种消极、胆怯的作风,我已经付出代价的。我觉得自己的现在是自己的过去决定的,自己的将来是自己的现在决定的。与其去咒骂过去的罪恶和后悔自己的过去,不如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现在。这是对自己负责的办法,也可以避免以后再为现在后悔。努力不仅在战术上,更重要是在战略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很久以前在公交车上,我听见一个人在说“这么大的人,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当时真是“听者有心”啊。给我的感触很大。

  在对自己的态度上,变化应该是最大。因为我逐渐的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水平和价值(当然这其中可能还是被高估或低估),我不再强求自己去做到什么。当自己不再苛求自己的时候或者放弃不实际的计划以后,感觉是很轻松的。我虽然放弃不切实际的计划,但是加强了对自己情操的陶冶,不再干什么无聊的事情。同时也逐渐的培

  养自己的兴趣,像历史和哲学方面的书籍我看了很多。而在自我的控制力和自我调节上,我已经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以及个人感情和情绪。调节不是让自己停止,而是让自己继续力量去做得更好一点。我在看不进书的时候,不再感到郁闷和烦躁,我会耐心的去活动一番,然后再回去学习。当我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让人愤怒的事情,我不再表现得很明显,我会让这些事情慢慢的消失在我的记忆中,不再为很多事情而烦恼是很难得,如果我们很多人能够做到,我们大家也可以生活得更开心更幸福,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做不到。很多人不是表现得很激烈,要不就是在心中郁结,甚至记仇,最后下毒手。其实,很多事情是本应很小的,我们没必要那样看重它。像名誉,像金钱,我们是它的主人,我们不是它们的奴隶!追求自己的梦想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这也是一个为自己而活的人最渴望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我的生活不是为自己而存在,甚至是为了别人活着。我“为”自己的父母去上大学,去考试,很多事情得考虑自己的父母,我有没有为自己想过,我为谁而活?为自己还是为父母?如果说父母是为我,那么我是不是更应该为我们而活?当然这绝对不是告诉我要自私自利,忘记自己的父母,我的意思我的理想是我自己的,我不能让别人来干扰我。同样对于这个社会,我是没有力量去改变它的,但是我渴望着我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可有通过不直接的影响来做到。我可以影响别人,可以传播的自己的思想通过影响一些人,而改变这个世界。

  大学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我第一次能够自己决定我该干什么!这是一个有足够的时间让我去学习的地方,也是我接受系统的教育的地方,思想将会在这里成熟,未来在这里展开自己的翅膀。

  篇二:伴随成长---我的心路历程

  伴随成长——我的心路历程

  刚参加毕业的时候,我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当班主任,因为我总是在担心:我拿什么献给学生?感谢领导,前三年让我平平安安的读过。第四年,领导终于注意到我,让我接替一个老师担任初二的班主任。两年下来,虽然我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级,但我已心力交瘁,所有的感觉汇成一个字——累。所以我在一篇反思的文章中写到:

  说实话,我很怕当班主任。不单是因为累,大概是性格的原因,我有理想主义者的倾向,当理想无法实现的时候,还常常带有壮志难酬的失落感。数年前,我曾为一届学生倾注了很多心血。我们全班同学为班级命名,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社会、家长、学校的不理解,我备觉艰辛,心力交瘁。当时曾暗暗对自己说:从今以后,千万不要主动要求当班主任。

  2003年,我却主动提出要当班主任。因为我终于明白:教育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与其在担心我有什么可以教给学生,不如问问自己:我可以和学生一起学到什么?担任班主任,我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体验新课程,更真切地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一、与学生一起伴随名人成长

  新课程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究

  新课程,班主任,初一(4)班。学校正在建校舍,学生在闷热的简易房中煎烤。新课程恰如望梅止渴。竟使本来原定50人的一个班,猛涨到60多人。我想:这可怎么实施新课程?但身在其位,当尽其职。我挽起裤腿,从这里下去。有点惶恐,会从哪里上来?不想也罢,做吧!

  我首先做了一番鼓动,把班级命名为“行知班”。含义有二:1、生活即教育,实践出真知正是这次课改的重心所在。2、纪念陶行知他老人家。呼吁同学们到书上、网上查查行知的含义和陶老的教育主张。

  以走进新课程,走进行知班为主题,我作了一份表格进行了三个专题的调查:

  1、亮出自我 融进集体

  2、确定目标 放飞梦想

  3、出谋划策 共铸行知

  以陶行知老人家的教育思想为教育契机,我着手组建行知小记者团并设计班刊《行知同期声》,同时将学生们查出的陶行知格言加以张贴,供大家讨论学习。可以说,几个月来,大教育家陶行知一直伴随着我们。这学期,当学校召开班级座谈会时,很多同学不仅对陶行知的名言铭记在心,而且还能结合实际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与学生一起伴随名著成长

  提倡教师读书并带动学生阅读,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意义,这就是为新世纪培育“读书人口”。

  我认为,没有学习化的社会就没有现代化的社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深刻又富于诗意地指出,一个不读书的社会就是一个牢狱,一个不读书的人就如生活在这种牢狱之中。“如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不想求知,那就是最可怕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学校的不幸,社会的不幸!一个人不想求知,他就好比用一道无形的铁栅栏把自己跟广阔的天地隔离开来,然而谁知后来这道无形的铁栅栏也许会变成真正的牢狱呢!”(《给教师的建议》P.355)

  纵观全世界,凡喜欢读书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优秀的民族。在犹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在那种书香社会里,我们知道,他至少诞生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样一些人类的天才。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韩国以书柜代替酒柜,着力建设书香社会;美国的大学入学人数在中国的十五期间可以达到占总人口数的80%的比例我们呢

  知识经济时代强调终身学习。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当读书的习惯却是在幼年、青少年时期培养的。幼年、青少年时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这个人的终身学习才有可能。如果在中小学时期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甚至不知名著为何物,只局限于看那些卡通、漫画、言情或武打小说,那么这个人的精神世界必定不会高雅,他就可能到那种毫无人性的地方去寻找刺激性的享受。我想,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自己的良知去思考,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人,为了我们民族的兴盛不衰,我们应该组织学生读书、读经典名著。

  开学初,我们班购买了图书柜,建立了图书角。我将家中文学名著、人生修养方面的书籍捐了出来,学生们也纷纷捐书,现在班级已经拥有图书数百本,俨然是一个小型图书馆。同时班委对同学们所捐书籍进行审查,对捐出经典名著的同学给予通报表扬。经班委商量,中午时间为读书时间,下午第三节课后为反思时间。中午时间,教室更名为行知雅室,时间一到,图书管理员挂出牌子,教室为阅览室,不能高声喧哗,以创造一个愉悦、安静的学习氛围。同时,我们还成立了行知班小记者团,创立班刊《行知同期声》,贴出我的教学反思《班主任手记》,同时也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名篇佳作。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下,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更加真实地品尝到读书的乐趣。

  三、与学生一起伴随实践、反思成长

  在担任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就在教育在线和K12论坛上发表了班主任工作日志,一般是一天一篇,题为《挽起裤腿,从这里下去》,对自己的班主任实践进行反思。现在分主题摘录一些反思性的帖子:

  1、有关习惯教育的实践反思

  习惯教育之我见

  在收上来的调查表中,我很欣喜地看到很多同学说自己喜欢读书,但同时也很遗憾地看到很多同学看的是作文选、卡通之类的书。我们的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今天的学生,明天的公民。很难想象不读名著、不读科普著作的孩子会编织起一个富有文化气息、充满人

  文关怀的社会来,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也无从谈起。也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名著、科普读物等有益书籍的人会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另外一个只有遗憾,那就是很多孩子都写到很少干家务活。劳动创造财富,也惟有劳动才有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我常常想起我的童年生活,我总是感到在劳动中、在帮助家里干家务中思想特别的纯净,灵感不时地迸发。劳动过后,常常脸色红润,身心舒泰,备觉充实,也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不容易陷入悲观厌世的泥潭中。

  2、有关思想教育的实践反思

  让自己体验崇高

  在孩子们面前,我常常感到惭愧。同样是作一件好事,我可能要左思右想,这里考虑自己能否完成,那里又考虑别人的看法。于是,做好事的行动常常就在彷徨中沉寂。孩子,特别较少受到人情世故侵蚀的孩子,往往特别的真。不过,到现在我还在内疚,这些孩子付出了真心,得到了什么呢?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我错了。我不能也不应该怀疑孩子的所得,他们得到了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他们在我们集体中体验也体现了什么是崇高。

  第一天,我们班级领来了新书。可是今年的人太多了,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同学拿不到书。不分给哪个孩子,对我是一件为难的事。我只是觉得:我不能也没有权利作出决定。

  我感到这是一个让孩子在集体中体现和体验奉献的好机会。我拿出领到的八份书,让十八位同学自己作出决定是否要让给别人。十八位同学有十六位愿意让给别人,我相信另两位同学是没有听清我的意思,从他们的表情看,他们也愿意让给别人。接下来,采用哪一种方式就变得不再重要了。

  下课后,已经很迟了。经过一天的军训,同学们早已疲惫不堪。我望着又脏又乱的教室,想着要不要再给自己一个挑战。最好,我下定决心。考虑到体力的原因,我让所有的女同学先回去,男同学也不勉强,让他们自己决定谁愿意留下来打扫教室。望着,陆续离开的人群,我有点失望。但转眼一想,孩子毕竟是孩子,一天站下来也难为他们了。看来只能留到星期一再来打扫吧!就在我也打算离开的时候,我看到三位同学(吴毅、刘荣骁、金孟浪)跑到跟前,他们默默地动手打扫了。我一边帮着他们整理教室,一边问了他们的姓名,看着他们有条不紊、不怕脏不怕累地干着,心里萌发了一种由衷的感动。

  3、有关学生学科学习的反思

  走进语文课堂

  今天语文课,我走过班级时,听到里面正在热烈地讨论着。我想起了前两天的音乐课。那天,我也是路过门口,突然听到了陈深那充满激情的演讲,禁不住在窗户边鼓起掌来。我很欣赏陈深那风趣幽默而又透着哲理性的谈话风格。他说自己想成为主持人、演员、播音员之类的人。我看着他那有形有款的手势,心里想:也许再过几年,他会出现在电视上,给我们一个惊喜。不过,我也有点担心,不知他是否能够静下心来投入学习。接下来是林潇潇和王扬扬

  两位同学上台。我了解到林潇潇数学不错,王扬扬可称得上是我们班的小书法家了。没想到两人的歌声也是那么得动听,看来是我对同学们了解得太少了,当然她们也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今天语文课,不知又是什么样子?好奇心使我从后门走到陈庆旁边坐下。黄老师正在教一篇我很喜欢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看过英文的原文,觉得这篇文章很耐读。我进去的时候,正看到吴毅同学在慷慨陈词。吴毅的发言逻辑清楚,用词较为准确,更可贵的是他能在倾听他人的基础上在得体礼貌地提出不同的看法。然后就更热烈了,刘荣骁、金孟浪、林潇潇、林庆翔和还有很多我暂时叫不出名字的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直到下课了,还有很多同学缠着黄老师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乐于探究的精神直让黄老师高兴地说:(4)班的同学太可爱了!我不禁在想:是什么让他们可爱?也许正是那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4、有关班级管理的实践反思

  值日班长

  我们班级开始实行值日班长制度。那天值日班长是黄朝晓,他性格内向。我有点担心,他是否敢于管理。所以在做眼保健操的时候,我轻轻地从后门进去,想看个究竟。可让我高兴的是,黄朝晓同学早已在班级巡视,并不时提示一下那些不够自觉的同学。那副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放心了,我又悄悄地从后门走出。心里想:是否可以多给值日班长一些权利。这几天来,值日班长韩秀,还有前陈宗鹏、王志伟、周燕等。在值日班长这个岗位上他们是那么的敬业,这份敬业、这份责任心不就是我们所想要弘扬和培养的吗?

  只是我看到还有一些同学没有充分的理解,于是他们对值日班长的管理还有点陌生。其实,值日,让每一位同学都有管理班级的机会,你是管理者,但同时你也是被管理者。配合他人意味着帮助自己。这份回报往往来得很快,很可能今天他值日,明天就是你值日啊!所以我想:每一位同学对值日班长是否多一份支持,多一份理解呢?!

  5、有关班集体的思考

  我理想中的班级

  -----与行知班的同学们共勉

  我理想中的班级,每一个同学都在快乐地追求着自己学习、生活的目标。他们的目标是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他们是一群懂得如何高效学习的人,而不仅仅是装了很多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一群懂得如何做事的人,而不是象牙塔中只会夸夸其谈的清谈家;他们是一群懂得如何协调相处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在尊重和关心他人的前提下进行竞争,而不是为了竞争而闭关自守,孤军奋战。他们是一群高尚而富有情操的人,他们在学习以外有很多有益身心的爱好。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做一个有创造性的个体,而不是那些读书以后狠读书的人,也不是那些沉溺于低级趣味而不能自拔的人。他们爱读书,他们爱写作,他们爱艺术,他们爱运动.总之,他们中的每个人,在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前提下,也许会写一笔好字,也许是会弹一手好琴,也许是

  棋中圣手,也许是丹青妙手,也许是文章高手,也许是运动健将

  就学习来说,学习的内容包括了生活周遭环境以及整个大自然所有看得到、感受的到的东西,他们有考试,但并非仅仅完成纸上的题目.他们会去完成一项人生作业,每一阶段、每一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作业,老师所做的指示是给他们一个方向,真正要出题目、执行、评估的人都是他们自己。

  我理想中的班级,教室也许简陋,但不失干净整洁;教室也许窄小,但一切井然有序。这里有争论,但不争吵;这里有笑声,但不喧哗;这里有批评,但不责骂。在这里,每一位同学的困难都能得到热情的帮助;每一位同学的成功都能得到真诚的祝福。在这里,大家慷慨陈词,即便是再沉默的同学也能得到鼓励,从容说出心中的想法;即便是再雄辩的同学也懂得学会倾听,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课间,这里安详文明。最好有古典音乐轻轻从耳边飘过,同学们或自在漫步于校园之中,或轻轻交谈于教室之内。课后,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同学们或投身锻炼于操场之上,或探究实验于自然之中

  当然,理想中的班级不能也不可能就一种版本---班主任版本。我期望,我们行知班每一位同学都说出写出自己的版本。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实践着、探索着,用自己的“知”指引着、收获着,然后汇成一股澎湃的力量,向未来流去。

  5、有关新课程评价的实践反思

  新课程的评价

  说到实施新课程,就不能不谈到有关新课程的评价。我们的学生和家长很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在新课程中,怎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其实,这个问题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实施新课程的学校都很关心。

  这几天,我一直在看一个电视节目:新课程进行时。昨天,它播完了最后一集。看完之后,我沉思了很久。新课程第一批初中毕业生在2004年也就是明年诞生,尽管国家教委的有关负责人说届时将提出一个中考招生方案。但我在深深地担忧,不是担忧这个方案不完善。而是在为我们学校担忧,在为我们班级担忧,在为我们学生担忧。我清楚地记得电视中那些领导和专家提到要将成长记录袋、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作为中考招生的条件之一。

  可惜,我们还在等待,还在犹豫,还在怀疑。

  当然,我们无法准确地说出三年后迎接我们学生的中考将是什么样子的。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等到一年、两年以后再去准备肯定是来不及的。我迫切的希望我们的学校从现在做起,我自己从现在做起,同学们从现在做起。

  成长从这里延伸

  成长记录档案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作文   话题   人物     8900字   锐气   新课程   班长   班级   态度   事情   同学   学校   社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