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惶恐与理智初二作文

  2012年10月11日,在瑞典皇家科学院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大学奖的中国籍作家,结束了中国人的“诺奖情结”。

  得知获奖后,莫言直言“惊喜而惶恐”。这是可以理解的,作家是一个较为勤劳的职业,能得到全世界最权威性的肯定,大有“漫卷诗书欲狂”的喜悦和“一日看遍长安花“的兴奋。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狂傲,他说:“很多作家都具备了获奖的资格”。他也并没有被荣耀冲昏了头脑,他曾在获得茅盾文学奖时说过,希望“10分钟就忘掉获奖这件事”。我想,这不是他故作姿态的矫情,而恰恰是一种理智。

  由此,我联想到了居里夫人。她为人们作出巨大的贡献,连获诺贝尔奖,但她却看得很淡,经常把宝贵的奖牌给女儿当玩具玩。

  反之,牛顿就不是这样,牛顿的成就是巨大的,辉煌的,无与伦比的,但是,他却被荣誉遮住了视线,频繁出入各种宴会,接受各种掌声,鲜花,勋章,职务、、、、、、甚至还与科学界其他人“争功”,这使他停止了对科学的探索,结果,在他人生的后二十几年,几乎毫无成就。

  获奖是多么令人开心,应该狂喜一番,但若沉溺其中,就很难再突破从前。莫言所惶恐的.之一,就是怕后来的作品再无从前闪耀。过分地陶醉只会让成功侵蚀你的斗志,涣散你的精神,遮住你的视线,阻挡前方的道路,你的人生高度可能就此无法超越。

  莫言惶恐是对力求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的焦虑,是担心获奖后作品不能达到国人心理预期的纠结,例如刘翔,辉煌后,却跌倒在起跑线上,黯然神伤。莫言的惶恐更是对未知未来的担忧,是对因疲于奔命地应付各种活动而没有属于自己构思创作的时间的堪忧。

  莫言正是因为理智,才会惶恐。年近花甲的他早已把荣誉看轻,看淡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明志无以致远”。我们都希望得到荣誉,也为得到他而狂喜,但绝不能把它当成沉重的包袱背起,正如鸟儿,如果鸟的翅膀绑上黄金,那它还能高飞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作文   初中   初二   800字   居里夫人   惶恐   年近花甲   诺贝尔   理智   文学奖   视线   从前   荣誉   作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