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齐喑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导语:万马齐喑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在也用来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万马齐喑

  【汉语注音】:wàn mǎ qí yīn

  【成语出处】:宋.苏轼《三马图赞》序:“宋元佑初,禽鬼张青宜结,百官皆贺,时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膺,虎脊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皆喑。父老从观,以为未始见也。三马者,西番骏马。”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万马齐暗的意思】:喑:哑。所有的马都肃然无声。也指人们沉默不语的沉闷局面。比喻人们都不发表意见,沉默着一片死气沉沉。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在也用来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万马齐暗的.近义词】:道路以目、死气沉沉、万籁俱寂、噤若寒蝉;

  【万马齐暗的反义词】:龙腾虎跃、万马奔腾;

  【万马齐暗的故事】

  宋朝时期,朝廷命将士们讨伐前来侵犯的青唐羌族大将鬼章青宜结。在抓获鬼章青宜结的时侯还缴获了很多西域的马匹,在这批马里有三匹马头似蛟龙胸像凤,脊背如猛虎纹理却像豹,个头高大身体健壮,嘶叫起来的时侯身边的马都寂静无声。周围的人听到马的叫声都跑过来围观称赞,这样的马匹一生可能都难得碰到一回。苏轼当时在京城任职,他正好看到了这些骏马,之后马的样子一直在他的脑海里浮现,苏轼请来画家李公麟先生,一边描述一边把这三匹马画下来。李公麟先生画技高超,三匹马在他的笔下一气呵成地被勾勒出来,马的神形比例相当准确,甚至让人隐隐约约的听到了马的嘶鸣声,苏轼看了以后不禁拍案叫绝。后来苏轼在绍圣四年的时侯被贬到惠州,在家里闲着没事他把以前的收藏品翻出来看,当他看到《三马图》的时侯想到了很多往事,不禁感叹万分,于是写下了《三马图赞》。

  【万马齐暗例句】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毛泽东《七绝.刘蕡》:“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王东满《柳大翠一家的故事》:“就在庄嫁人瞌睡打盹,哄哄嚷嚷的往门口拥挤时,万马齐喑的会场上突然杀出一个人来。”

  《当代》1981年第06期:“思想解放的闸门即将打开,文艺界万马齐喑的局面即将约束。”

  【万马齐暗造句】

  部门领导权利过大,导致在做重大决策的时侯出现万马齐喑的现象,促进了腐败在沉寂中滋生。

  每次开会让大家发表意见的时侯却总是万马齐喑、鸦雀无声,因为大家知道这只是形式,即使说了也是白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作文   素材   成语故事   1300字   万马齐喑   西域   死气沉沉   马匹   骏马   发表意见   旧时   沉闷   比喻   局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