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战争剧《三八线》观后感

  《三八线》电视剧真实的反映了当年中华好儿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电视剧的观后感吧。

  《三八线》观后感1:

  现《三八线》终于播完了,说一说完整的印象,因为在看完两集后,曾情难自禁地写了一篇初步的印象文,《看完二集电视剧‘三八线’心情很郁闷》,说此剧可能不会尽人意,现在也有必要做一下完整的印象说。

  1.由于是属于正能量的作品,应该说还算不错,使大劲也可以说个好,但不算太好,因为存在很多问题。

  好的方面是:画面、色调、人物扮相与刻画、音乐、歌曲的制作以及个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表现,都是相当好的。

  但在主题展现、情调取向等其它很多方面就不行了。

  2.好的方面就不具体说了,只说一说存在的问题,因为这才是最需要总结的:

  1).只能算是属于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可惜算不上是描写抗美援朝的正剧。

  我在这里说一个概念请大家注意,抗美援朝的概念是什么?其意义先暂不说,表现在具体的主要历史事件上,就是战争的走向,这个战争的走向就是抗美援朝的主线。而该剧不去表现这个主线,却去表现一些相对次要的东西,能代表是对抗美援朝的描写吗?所以严格地来说,该剧不是描写抗美援朝的实景剧目,只是涉及到部分的历史片段而已。

  由此似乎可以说,该剧的拍摄取向可能跑偏了。该剧大概是第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连续剧,应反映什么极其重要,放着波澜壮阔的大场景不去表现,却去表现“叽里旮旯儿”的小场景,让人觉得有点不尽人意。

  或者也可以这样说,片名起错了,既然叫《三八线》,就应该按其大事件的走向拍摄,如果不叫《三八线》,取一个概念稍小或与剧情密切相关的剧名,就似乎没有这个问题了。

  当然还有个问题,取名《三八线》虽然起到了有代表大概念的作用,但“三八线”只是停战分界线,用作片名来表现主题,似乎应是不恰当的,至少说明不够严谨。虽然不恰当,但在客观上给人们带来的只能是大概念主题的错误理解是无疑的。

  所以这是该剧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最致命的问题!

  在该剧播出前和播出期间,有关宣传说其是抗美援朝的大片,是大制作和大戏,因此观众期待值很高。结果一看,具体内容与片名主题和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主要史实几乎不沾边,所以大都反映不太好,不爱看。这里有观众感觉上当的不满,也是剧组在宣传上可能想哗众取宠的失败。

  说句大言不惭的话,如果我是编导,我会设计一个第一人称的画外音,说我的父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硬骨头一连”中的一员,至于是谁,不用说明白,只说恰逢朝鲜战争爆发,为抗美援朝,开进了其战场,一系列故事随之展开。片名如可以叫《我的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如果是这样,这部片子恐怕就没有这么多争议了。

  2).其实描写抗美援朝的影视剧,也不必部部都是所谓的大制作,也不必部部都来描写其战争走向这个大主线,这样就雷同了。如果能多视角地再现这场战争的场景,反而更好。

  本来,该剧可能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以一个连队为点,或再多几个点,来展现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更具体的、同样感人的战斗故事,但效果不好。

  为什么效果不好呢?除了不该戴《三八线》这个大帽子外,在具体处理上,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如新兵成长是该剧的主线,似大可不必。

  新兵成长是军旅作品中常见的题材,虽不新颖,但确也可以在该剧中表现,关键是应怎样表现。我认为,战斗故事不管是大是小,都应该是在抗美援朝题材中可以选择表现的主线,但新兵成长应该在其中附带表现,或叫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而该剧却是在专门地表现,甚至于可以说是唯一一条最重要的主线,这就有些舍本求末了。

  3).做为文艺作品,不仅是要再现什么,更重要的是应表现什么精神。如要反映抗美援朝,不仅有大战略的运筹帷幄、每次战役的精准操控、具体战斗的艰苦惨烈和不惧艰险、不怕困难、以弱胜强的各种战场奇迹的史实可供选择,更应通过这些描写,来展现铸就的伟大精神和价值观。如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等等。

  可该剧选择和展现了一些什么呢?很多镜头确实是当年战场的实景,但有些镜头的选择似乎就没有必要了,我指的是什么,剧组和观众应该能知道。展现涉及到的精神,除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外,其他的太显单薄,没有震撼力。

  所以,很多观众的观后感都说,看了几集,确实没意思,就不看了,再细的还用说吗?

  4).在该剧播出期间,舆论的反映多为不太好,尽管也有说好的,但只是少数人。偶尔也能看到为舆论不太好正名的贴文,尽管他们不可能说出其正名的原由,但明眼人是能够看出来的,因为他们为该剧“张目”的理由***出一辙。

  如这些“张目人”说,剧中故事80%都是有原型的,那么请问,李长顺、张金旺有原型吗?剧组把环境恶劣冻死人、运输困难遭轰炸等历史真实说成是有原型,不觉得勉强吗?

  “张目人”说,剧以新兵成长、艰难运输、战场救护为三条主线,深刻地再现了当年战场的实景。关于新兵成长前面已经说了,虽也可以涉及,但用不着大书特书,这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战场运输和救护的实际情况,比剧中所描写的还要艰险和艰难得多,对这段历史,很多人了解,也有很多作品刻画过,你剧组还以为创了新意了吗?

  “张目人”说,现在“雷剧”现象很严重,该剧正是摒弃了这种要不得的手法。请问,剧中还不“雷”?还得怎么“雷”?当然,后面“雷”的情况差了很多,但对一些具体场景的描写太过“细腻”,就显得黏黏糊糊了。另外不得不说,张国强的表演可能是最差的,他就是以“雷”出色的,并不适合演这个角色。

  5).剧组的想法有点奇怪,放着抗美援朝的大主线不去表现,其他的却什么都想表现,结果,多倾向的表现都没表现好。

  如五次战役,一次都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画外音和个别场景有所涉及。

  如以一个连队为点,完全可以展现五次战役的全过程,粗线条也可以,可才代表性地打了几仗?使观众无法通过 剧情了解抗美援朝是怎么回事。

  又如对美军和南朝鲜军的描写,剧组想展现什么呢?恐怕事与愿违,由于文字关系无法细说,最起码,那时对中国人来说,没有韩军这个说法。

  还有最后的处理,是相当的不好,可爱、可敬的英雄们都死了,虽然视死如归的精神刻画的不错,相当感人,但太过悲惨,使人们没有胜利的亢奋,你剧组想告诉人们什么呢?

  对了,剧中也没提胜利,反而提了谁也胜不了谁,为什么要有这种设计呢?

  6).剧中硬伤太多,尽管我在印象文中说得不完全对,但确实太多,用不着再细说。

  再多的就不说了,因为也没有必要把我们认为的所有遗憾都指出来,这已经够了,足够剧组自省的了。

  为了完整地了解全剧,我是逼迫自己勉强地将全剧看完的,要不是为了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这样的剧目我真的不会坚持看完。

  看到剧中李长顺和常芳为了革命事业暂放下了爱情,以及其他感人场景,我也为之落了几次泪,但这是相同立场的人朴素情感的共鸣,并不能因此赢得我对全剧的赞扬。

  尽管我为之落了泪,但也不得不说,在这么残酷的战场上,在这么严肃的题材上,在这么紧张的据说才一亿元的投资上,在这么珍贵的镜头选择上,剧组都选择了一些什么呀?东一耙子西一扫帚,光感情纠葛等无关的事,就杜撰了那么多戏,有必要吗?

  说《三八线》拍得不尽人意,并不是指片烂,而是指有很多的遗憾,而这些遗憾的产生,似乎只能说是其剧组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理念可能有些考虑不周。

  虽然如此,仍应该向剧组的辛苦道乏,感谢你们毕竟拍出了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剧目,老话说“褒贬是买主”,希望能正视评价,在以后拍出真正的好作品。

  《三八线》观后感2

  大难不死的长顺被我军战士救下,送进了野战医院。常芳终于见到了日夜牵挂的长顺,她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地照顾长顺,直到他退烧。金旺刚好也在这里,等长顺身体恢复一些,可以拄着拐杖行走的时候,两位同生共死的好兄弟终于再见了,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心中的激动和喜悦难以言表。常芳由于在319高地英勇救护8名重伤员,荣获了二等功,同时被推荐回国,参加1951年10月1日国庆观礼,她将和其他志愿军代表一起登上天安门,见到伟大的毛主席和周总理,这是多么光荣的荣誉。常芳激动不已,大家为她鼓掌,长顺也为她高兴,最终目送常芳登上了归国的列车。

  珍英得知金旺没死的消息,也非常高兴,她连夜请假赶到医院和金旺见面,两人享受了一段短暂又甜蜜的二人时光,可惜因为志愿军的纪律,珍英只能与金旺依依惜别。

  化名金贤民的特务头子依然潜伏在李大爷身边,他孤注一掷,准备利用最后的机会,炸毁志愿军运输武器弹药的火车。特务头子的行动被李大爷发现,他本想报告部队,却被特务杀害。珍英悲痛万分,偶然之中,她也发现了特务的行动,当她打电话报告的时候,再次被特务发现。珍英被挂断的电话传到了车站,机警的金旺发现了其中的危险,他迅速赶到车站,终于在千钧一发之际击毙特务,救了珍英。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经过5次战役,敌我双方围绕三八线一代,打成了一种僵持的态势。我军及时调整了战略部署,更新了战略战术思想,不再执着于大兵团的进攻作战,而是以小规模的战斗,积小胜为大胜,根据毛主席的英明指示,创造出灵活机动的`打法,毛主席称之为“零敲牛皮糖”,今天歼灭他一个班,明天再歼灭他一个班,大仗不大,小仗不断。长顺他们的部队现在已经调到了二线,国内的新生力军接替了他们。长顺现在已经成熟了,他完全服从上级的安排,只要能够在朝鲜,哪里都是前线。指导员非常高兴,宣布了上级的任命,李长顺同志从现在起担任一连连长的职务。1952年开始,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阵地上开始了冷枪冷炮作战,用狙击作战的方式大量杀伤敌人,取得丰富战果,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神枪手,神炮手。其中最著名的神枪手就是张桃芳,这个名字也是我们应该铭记的英雄。长顺他们也参与了冷枪作战,可惜指导员和栓子牺牲在美军狙击手的枪下,长顺为他们报了仇。

  金旺他们也收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志愿军空军参战了!新中国的空军力量虽然弱小,但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他们认真又紧张地准备了8个月,中国雏鹰终于飞上了蓝天。此时我们必须铭记一件事情,虽然苏联没有直接参战,但是也派出了少量空军部队支援我们,与美国空军作战。中国空军虽然年轻,而且装备差,作战经验为零,但是他们怀着一股敢打敢拼的精神和认真钻研的头脑,很快就提高了自己的作战水平,还创造出许多中国空军独特的战术,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果,中国空军从此一飞冲天,龙吟九霄。让我们记住这些令人骄傲的名字: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任空军司令刘亚楼,空军指挥官聂凤智,第一个击落美军飞机的中国空军飞行员李汉,空军大队长王海及其英雄的王海大队,空战英雄刘玉提,鲁珉,韩德彩,张积慧……其中韩德彩和张积慧都是击落美军二战空军王牌飞行员的超级战斗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是他们为祖国的蓝天扫清了阴霾,打造了一柄空中利刃。

  然而,我们也必须记住一些痛苦的耻辱的回忆:1999年,美军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三名同胞遇难;2001年,在南海上空,空军飞行员王伟烈士为阻拦美军侦察机侵犯我国领空,不幸被敌机撞击落海。今天中国的空军继续蓬勃发展,我们已经有了一系列装备精良的优秀战机,但是距离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依然存在距离,更重要的是祖国的领空领海屡屡遭受敌人威胁,侵犯,我们的国防安全和国家利益依然遭受重大挑战和威胁。强民、强军、强国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任务和使命,我们继续前进!

  由于剧情有限,电视剧《三八线》没有继续展示1952年以来的几次重要战役,如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上甘岭战役和包含奇袭白虎团这样的传奇战斗在内的金城反击战役。双方边打边谈,边谈边打。美军想要扼杀我后勤运输线,发动了空中绞杀战,但是在我志愿军后勤部队的努力下,打破了美军的绞杀。这一点我们必须记住一个人,打造我军现代化后勤保障体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司令洪学智。经过艰难的谈判,最终朝鲜停战协议签订,我们迎来了和平。有一名为谈判做出重大贡献的无名英雄也是中华民族永载史册的英雄,他就是李克农。

  长顺和金旺没能在和平到来之际,平安回国。长顺在停火前夕,为了救小李子牺牲。金旺为了救朝鲜儿童而牺牲,他让我们想起另一位著名的志愿军英雄——罗盛教。如果读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你一定记得里面有一位将朝鲜孩子救出火海的战士马玉祥,金旺就是一位类似马玉祥、罗盛教这样的英雄。2014年2016年前后有两批志愿军烈士的遗骨回归祖国,我们向他们致敬,前辈们,你们回来了!

  硝烟散尽,我们迎来安宁与和平,六十多年过去了,抗美援朝战争给新中国创造的尊严与和平依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及那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新中国的人民留给我们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纪念,人民万岁,和平万岁,正义必胜!作为新中国第四代,第五代乃至第六代接班人,我们这些年轻人身上肩负着宝贵的使命和未来,我们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作文   体裁   观后感   5500字   长顺   朝鲜   志愿军   作战   特务   剧组   主线   空军   美军   战争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