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书笔记精选

  在写完这段之后,因未找到答案而心痒痒的我去网上查阅了一番,也有人写过所谓围城主旨的多层次性,亦或是说批驳了资本主义救国论等,但其中大部写的是模模糊糊,或干脆将上纲上线的东西给绑在文学著品中,也终究和我心中的答案不符。

  挖主旨已然是挖不透了,但围城还是有很多其他东西的。对于我的第一反应,便是讽刺。这本书讽刺了许多。一开始便在无形中批驳了鲍小姐一顿,在杨绛先生的补注中,也说起鲍肆之臭,因而将其取个“鲍”姓。作者也讽刺着方鸿渐,韩学愈的爱尔兰人那里买来的“克莱登大学”证书。记得在某一章的最后,作者末了是这么一句话,“他太太的国籍是真的,那他的学位还假的了么?”此般云云,一来讽刺着这些伪学士的做法,二来想必也是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对于形式主义,书中还有一段提起过在三闾大学施行的舶来品“导师制”。其中作者也对此有过一句玩笑话,大概意思是国人还是厉害的,外国来的东西来一件毁一件。虽然是句玩笑,是句讽喻,但是确实在文中,流于形式的糟粕还是随处可见的。其实苏小姐也是被作者格意照顾的。苏小姐确实是有着满腹的学识,但是她的性情还是太猜疑,太自作多情,倒反而落得空欢喜一场,和方鸿渐的相识也成了一段悲剧。至于在三闾大学的诸多导师,高、汪、陆、李之流,作者也是讽得厉害,批得痛快。

  与之有着相反地位的角色大概是方鸿渐,赵辛楣,唐晓芙,孙柔嘉诸位。方鸿渐,在我看来,作者还是承认他的担当的。无奈他懦弱,无奈他优柔寡断,终究还是在挣扎中倒下了。赵辛楣起先是和方鸿渐做“同情人”而相知的。虽说他也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但是他的书生意气和兄弟情义是确确实实的,而这样的性情讨得作者的喜欢,尽了正面的描述,讨了读者我的欢喜。若说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大概也就是赵辛楣和他的兄弟义气了。对于唐晓芙,我是据杨绛先生写的后记里的话才知道作者对她的正面评价,尽管在我读来,唐小姐是不好也不坏的。最后是孙柔嘉,孙小姐。孙小姐是在方鸿渐去三闾大学的路上说认识的,之后从三闾大学离开,孙小姐也和方鸿渐结了婚。孙小姐会当家,聪明,能算计,是一个精明的女人。这样子精明的女士的确是能够讨人欢喜的,但也正是会算计,遇上了耿直到傻的方鸿渐,也只能是互相闹别扭,最后以悲剧收场。

  《围城》的剧情,可以说是按照方鸿渐的情路所展开的。因此,对于围城,第二便是随着方鸿渐的情路而挣扎。方先生先后结识过鲍小姐,苏文纨,唐小姐,孙小姐,终究都以悲剧结尾,是和方鸿渐本身的懦弱脱不了干系的。若不是懦弱,我想早早在苏小姐这里,故事就应有个交代了。杨绛先生也在后记中说过,对于围城来说,和苏小姐恋情更能体现这样一个围城。到了唐小姐这里,由于两人的误会与鸿渐的懦,终究也没成了正果。哪怕到最后,方鸿渐与孙小姐因为他人的误解玩笑般地结了婚,也是爱恨交织,吵闹不断。全文末了说道几小时前,他们还在想着如何对对方好,但几小时后,两人便正式分道扬镳。读到全文的最后一页,我的心跳仿佛都如同那个老式的挂钟一样变得格外缓慢,最后的两段文字沉重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末了,作为读者,我有着可惜,无奈,懊恼,悲伤……大概临死前的方鸿渐也是这样的想法。因为作者实在是将方鸿渐的心理写的太过详细,他是方鸿渐,我也成了方鸿渐。我和他一样的挣扎,一样的挣扎。

  《围城》就是这样一本书,不是自己读来绝对是无法体味的,就算是读了一遍,也是无法完全体味的,里面的情感纠缠,不是靠阅读便能彻悟的。再读一遍,或许会有更深的体悟,或许会有更深的情感。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围城读书笔记【篇三】

  《围城》作为钱钟书一生中所写的唯一一篇长篇小说,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书评家夏玉清先生说“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这样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围城》这部小说,其精妙不仅体现在人物的刻画上,也体现在语言的巧妙应用上。应该说,在中国近代文学中很少有小说能做到像其那么完美。

  我是先知道《围城》,然后才知道有钱钟书这个人的。那是几年以前的事了,当时是在读高一吧。读完《围城》之后,我才发现,世界竟有如此绝妙的小说。之后我才知道,写这本书的人叫钱钟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才子。我当时的心情是——惭愧,佩服。惭愧于之前竟未听说过钱钟书这位大才子,且又深深的佩服在他的才华当中。其实,我还抱着遗憾,因为,那个时候,我知道,钱老已经去世几年了。

  对于《围城》,其中的大多数故事情节我现在已经忘了,而我读书是从来不做笔记的。所以,要我去真正的解读《围城》,并写出读书笔记来,显然是不太可能的。离读《围城》这部小说已经有四年多了吧。记得当时,我是一句句的慢慢的读玩的,这是由于其中的句子确实是独到了。其中有一句话,读了这部小说的人大概都不会忘的。那就是:“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句话很好的体现了小说所要想读者说明的人生道理。

  现在想来,我对《围城》是不甚了解的。一方面,是因为我读《围城》是几年前的事了;另一方面,《围城》并非如其他的一些小说那样,偏重于故事性而易于读懂。所以,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又上网再次的粗看了《围城》,从中摘取其中一些我自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也算做是读书笔记吧。

  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东洋赶驴子的人,每遭驴子不肯走,鞭子不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那愚驴子认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持续向前,嘴愈要咬,足愈会赶,人不知;鬼不觉外又走了一站,这时候它是可吃失去这串萝卜,失看驴妻的愉快。所有机闭里,下属驾驭上司,齐是这种技能。

  上帝会后悔没在人身上添一条能撼的狗头巴,因而加矮了不知多多表情的后果。

  世界下小事情能够随意敷衍,偏非大事倒丝毫假还不了,譬如贪民贪吏,受贿多少千万,却尽不肯偷外人的钱。

  谣言这货色,比淌感蔓延的快度更速,比源星所蕴露的能质更宏大,比淌氓更存在好意,比源产更能争人口力憔悴。

  他想得心烦,怕去睡觉——睡眠这东西脾气怪得很,不要它,它偏会来,请它,哄它,千方百计勾引它,它拿身分躲得影子都不见。

  因为穷人只在大街闹市行乞,不会到财主的幽静住宅区去,只会跟着步行的人要钱,财主坐的流线型汽车是赶不上的。贫民区逐渐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块癣。政治性的恐怖事件,几乎天天发生。有志之士被压迫得慢慢像西洋大都市的交通路线,向地下发展,地底下原有的那些阴毒暧昧的人形爬虫,攀附了他们自增声价。鼓吹“中日和平”的报纸每天发表新参加的同志名单,而这些“和奸”往往同时在另外的报纸上声明“不问政治”。

  最初睡得脆薄,饥饿像镊子要镊破他的昏迷,他潜意识挡住它。渐渐这镊子松了,钝了,他的睡也坚实得不受镊,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死的样品。

  苏小姐领了个二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出来,介绍道:“这是我表妹唐晓芙。”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刻像叫花子的烂腿,血淋淋的公开展览,博人怜悯,或者事过境迁,像战士的金疮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

  其实,在《围城》中,每一个句子都是写得相当的精妙的,而称得上经典的显然不止我列出来的这些。我个人认为,《围城》是这样一部小说,你把它读成一部长篇散文,它就是一部精辟而深蕴哲理的好散文;你把它读成一部长篇小说,它就是一部幽默而不失讽刺的好小说。我想我是把它当散文读了,以致我沉溺于它的语言之时,忘了去看清男主人公方鸿渐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纷繁复杂。我想,我很要必要再次去品读一次《围城》,把它读成一部散文,也把它读成一部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作文   体裁   读书笔记   3500字   围城   驴子   末了   句子   散文   小姐   东西   作者   大学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