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给老师的一些话优秀作文

  学生写给老师的一些话—当个好老师,从倾听开始

  《老师,您听我说》——这是一位台湾学生写给老师的一封信,信中她对老师说了十七句话,体现了当今学生对老师的呼吁。也由此看出学生所喜欢的老师,是那些热爱生活、热爱自己为之奉献的教育事业的教师;是那些爱好广泛、知识渊博、胸怀宽阔的教师;是那些善解人意、公正无私、真正掌握了教育艺术的教师。所有这些美好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每个教师孜孜以求的吗?

  读完这些话语,我感到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要有博大的胸禁,宽容、关爱、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仿佛听到一个个学生的呼声,仿佛看到一双双渴望尊重,渴望教师的教育艺术的眼睛。我不住问自己:你对“老师,您听我说”中的要求,做到了哪些?你真正理解、体谅他们、关心他们的快乐与悲伤、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吗?

  第一句话:老师,我希望您常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教书的机器

  常言道:“人有七情六欲”。我们人类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高级动物,这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感情,就如同一具躯壳,如行尸走肉一般。古人说:“人非草木,熟能无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老师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塑造学生思想,教会学生做人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即使有的不算聪明,但他一定有一个等待我们发现的优点和长处。所以我们应该充满人情味,不要整日板着面孔,摆着架子,传统教育里所倡导的师道尊严早应被打破,教师和学生之间本应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

  我们不能保证每天脸上都挂着灿烂的微笑。因为我们不是机器人,我们也是在现实社会之中生活,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的情感不可能被理智所掩饰,特别是在学生的面前,我们不希望自己是一个虚假的面具,但我们应该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个本色的我,一个真实的我,我们与学生一起欢笑,一同哭闹,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和孩子一样年轻快乐。我们因学生苦恼发火,学生也会体会到老师的一番苦心,会自我改正,这岂不是教师的美好境界吗?

  老师们,“面无表情,麻木不仁”应该从我们的辞典里删去,“平和大度,严慈相济”要永远保留!

  人是有感情有理智的高级动物,都说“人心是肉长”,“将心比心”,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怀被爱护,学生尤是如此,师生间感情上的融洽有助于思想教育的顺利实施,实施民主管理的前提是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既做老师又做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同欢乐,共忧伤。要树立“管是为了不管”这一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班主任老师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要有一颗炽热的爱心和高尚的人格,积极向上的情绪。工作中,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理动人。对学生要求要严,但严中有情,情中有爱。爱在细微处,严在该管处。

  第二句话:老师,请您把我当一个人看待,而不仅是您记分簿上的一个号码

  我在李镇西的《教有所思》中读到这样一段文字: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认为,需要一种把人当人的教育,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

  我们所面对是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禀赋,不同爱好的学生。我们要把他们当作真正的人来看待,就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象一个人一样有尊严的活着。眼下,一些中学生在花一样的年龄,就用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除了学习压力过大,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以外,有许多都是他们觉得没有感觉到一个人活着起码的尊严感,这是让我们教育者感到忧虑的。他们觉得自己不是象一个人一样活着。在学校,他们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任何人都可以践踏他们的人格,他们没有尊严可言。回到家里,恨铁不成钢的父母对他们失去了信心,失望的眼神比恶语更可怕。所以他们选择这条不归之路,不得不让我们叹惋!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因为升学的压力,学校的竞争使得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分数仍然是判断好坏学生的唯一标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破,本应该是充满着理想,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年龄,在分数面前都成了拜分主义的`奴隶。“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本应是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分数面前师生之间有了一道无形的鸿沟,怎么也无法逾越!

  老师们,请你们“目中有人”,请你们不“唯分是从”,拜托了!

  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前我们主要看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学生考试的分数。以至于有些教师“唯分是从”,有句顺口溜说的很形象:“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的教学必然不会去思考什么素质教育,不会去思考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要把自己的学生都教育成教科书的奴隶,课本的克隆者,我们的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应该是“千人千面”的教育,应该是“大以大成”、“小以小成”的教育,我们要因学生不同的天分而教,因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而教,因学生不同的最佳学习期而教,因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期而教,我们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教育,让学生学到他最喜欢学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作文   话题   人物   老师   2200字   学生   命根   渊博   尊严   分数   面前   感情   教师   个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