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宅入梦,梦入故宅

  阵阵热浪将即将北上的火车缓缓推出站台,又到六月底,归家季。

  依旧习惯性地默默坐在某节车厢的某个角落,贪心地欣赏着玻璃窗外不停变幻的景象,静静地回顾着一整个学期的所做所得。帘幕间的山林云雾总是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底,就像终于遂愿,在肆意走笔的水墨轴卷中穿梭游赏了一番,竟会生出些许感动来。我一直向往的烟雨江南,又一次被远远地落在身后。咔嚓的火车声中,我是个归人,也是个过客。

  一顿晚餐的时间,天空就由一片暖意的橙红变成了静默的蓝紫色。车厢里还弥散着泡面的味道,这是旅途特有的气息,伴随着车厢里每一个人从一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而不察觉,甚至在夜间更加让人觉得也许火车的每一次停靠,都只是一瞬间空间的转移。

  车厢里的广播息了,灯暗下来,白天沸腾的人声也渐渐消失,只剩下转动的车轮在振动中发出耳朵也麻木了的咔嚓声。看不到星光月色的夜空和远处闪烁着微光的村镇一片朦胧。

  昏黄的路灯下,我推开家里的大门,十几年形成的步子带着我穿过院子,跨上台阶,掀开门帘,进到屋子里。妈妈还是像前几次一样早早熬好了热腾腾的小米南瓜粥,老爸正收拾东西准备出车,爷爷房间里传出了起床的声音,妹妹却还抱着她的小熊在被窝里酣睡。我详细审度着半年来家里的变化,却惊奇而又欣慰地发现家里还是走时的模样,到处都透着无比的亲切,让我忍不住在每个屋子间走来走去。

  一跃而出的太阳照亮了整个田野,仿佛一夜之间那些高矮层叠的丘陵就下降消失,变成了广漠的平原。天亮了,就意味着快到家了,想到去年过年时刚刚搬进的新家就不禁觉得很开心,这时才意识到,昨晚梦里的那幢老房子,早已消失得连痕迹也不曾留下。而我每次梦见家,每次梦见亲人,却都是在这里,那个全家人盼了很久,又花了我整整一个假期的时间打扫清理布置的新家好像从不曾存在过。外婆家也是这样,搬家快十年了,梦中的外婆家总是那个玩疯了好几个小孩子的大院子。

  为什么入梦的总是故宅,即便新家才是更漂亮更舒适的那个?为什么梦中的我总会在故宅里蹒跚许久,而那场景就像它们还真真实实的存在着从不曾有拆迁这回事?梦里发生的家里的事,关乎现在的所想所惑,而背景却又总是在过去的某些时间。难道那些给人以归属感的场景真的在另一个时空实现了一种永恒?

  也许是因为习惯。从我们明白事情,会做事情,开始形成习惯的那一天起,所有的习惯都依附在了那生活在老宅子里的一家人身上,血脉的传承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给一个正在形成思想的生命体带来的是多么深远的作用!它就像是植入了一个根,任凭你今后去到多远的地方,长成什么样,它都深深地扎在人心里最深的地方。

  也许是因为记忆。当我们从一个赤裸裸的婴儿发育到大脑可以形成模糊的记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或有或无或深或浅地在脑海中留下了印记,而总有那么些人和事,是你留恋的,牵挂的,怀念的。终于有一天,这些回忆和挂念成为了人格的一部分,而那承载了无数温情的故宅就是这些人格的落脚点。如今故宅已逝,人格只有失落,唯独在梦里在记忆里,才找得回它的家。

  这都是对生命的的溯寻吧,循着习惯和记忆的线索一路寻来,到处都是亲人的微笑,而那个魂牵梦绕的故宅正是成长的温床和见证。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那批典型的物质受益者之一,我们一家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高层住宅,那幢旧宅和它周围的一草一木全都随着城市道路的建设和商业区的兴起而消失的无影无踪,连个供我们回忆的念相也没有留下。一定还有很多人像我一样,一路成长生活的痕迹就这样湮没在一个到处是钩机和塔吊的时代,整个城镇都变得熟悉而又陌生,却在这个过程中诞下会对这些新事物熟悉的下一代。

  这是历史前进的过程,从生命出现在这个世界的那一天起,新事物就不停地取代着旧事物,数不尽的痕迹在历史中无声无息的湮灭。一个人的一生也不过是万千世界的一尘一瞬,一个时代也不过是历史长卷的一笔一页,所以那些还幸存在这个世间的历史遗迹,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吧,不论是山川草木,楼台建筑,还是书画器皿,或许都承载着一代甚至很多代人的溯寻生命的线索。

  火车到站,热浪再一次扑面而来,我搭上公交向家的方向出发。只有老街上枝繁叶茂的大槐树会出现在两个时空,带来阵阵荫凉,而回到我心系的故宅,只好再搭乘梦的班车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作文   课外阅读   读者文摘   1800字   故宅   梦中   人格   痕迹   家里   习惯   记忆   火车   地方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