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吊脚楼

  在去龙脊梯田的路上,尤其是进入龙胜县平安村一带,我看到了很多的吊脚楼。听朋友介绍说,吊脚楼是壮族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在广西、湘西、鄂西、贵州等地区。在当地也有人把吊脚楼称作吊楼的,当然这只是称谓的不同。

  第一次知道吊脚楼是在沈从文的一篇文章《鸭窠围的夜》里。此次写广西旅行日记时,我又重新找出沈从文的这篇文章再次阅读,读过之后猛然发现他描写的那些吊脚楼都是湘西的,我不知道湘西吊脚楼和广西吊脚楼是否存在很大差异。不过,不管差异如何,还是先让我们看一看沈老先生是如何描述湘西吊脚楼的:“在黄昏里看来如一种奇迹的,却是两岸高处去水已三十丈上下的吊脚楼。这些房子莫不俨然悬挂在半空中,借着黄昏的金光,还可以把这些希奇的楼房形体,看得出个大略。这些房子同沿河一切房子有个共通相似处,便是从结构上说来,处处显出对于木材的浪费。房屋既在半山上,不用那么多木料,便不能成为房子吗?半山上也用吊脚楼形式,这形式是必须的吗?然而这条河水的大宗出口是木料,木材比石块还不值价。因此,即或是河水永远长不到处,吊脚楼房子依然存在,似乎也不应当有何惹眼惊奇了。但沿河因为有了这些楼房,长年与流水斗争的水手,寄身船中枯闷成疾的旅行者,以及其他过路人,却有了落脚处了。这些人的疲劳与寂寞是从这些房子中可以一律解除的。”

  我引述的这段文字似乎有点过长了,不过详细的描述却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通过这段文字,至少让我们知道了修建吊脚楼的几个要素:首先是在选材上,大多不用砖石而用木材,而且还是大量地使用木材;其次是在选址上,建吊脚楼一定要依山傍水。而依山傍水则必然会遇到复杂的地形,而吊脚楼能悬空,不受地形影响,这也许就是吊脚楼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理由吧(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我在龙胜县附近拍摄到的吊脚楼)。

  以我的理解,把住宅建筑称作吊脚楼,那它就一定要离开地面,即使不是全部离开地面,也要局部离开地面。那么当地百姓为何要把房子吊离地面呢?这就又回到了我们前面讲的第二个信息,即它修建于依山傍水的复杂地形上。广西、湘西、贵州这些吊脚楼密集的地方都具有下面两大特点:一是盛产木材;二是缺少平地。于是,当地的百姓就因地制宜,砖石贵就用便宜的木材,土地少就把房子吊起来,我觉得这也许就是吊脚楼存在的重要理由吧。

  我在和懂得吊脚楼建筑特点的朋友请教后,也略微知道了广西吊脚楼的一些情况。据说以前的广西人很穷,因此,当时的人们在修建吊角楼时既不用砖也不用瓦,他们只用茅草或杉树皮盖顶,条件好的家庭也有用石板当瓦盖顶的。不过,现在的情况已好多了,随着日益富裕以及建筑材料的更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吊角楼都是用泥瓦覆顶的,再也看不到过去的那种简陋和破败了。

  另外,在房屋内部结构上,吊脚楼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比如它的正屋一定要建在实地上,而厢房既有建在实地上的,也有悬空的,建在实地上的厢房通常要和正房相连。而其余的厢房皆为悬空,必须靠柱子支撑。我猜想让吊脚楼悬空除了节省土地之外,还有很多好处,那就是既可以保证房屋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另外楼板的悬空处还可以放置杂物。

  我们在途中看到的那些吊角楼大多和我上面描述的情况差不多。我曾留心观察过,发现那些依山而建的吊脚楼通常都分上下两层,也有三层的。上层是住人的居室,这种居室给人的感觉是通风好、干燥、防潮;而下层要么是猪圈牛圈,要么是堆放杂物。似乎家家都是如此。另外,我还看到很多吊脚楼都设有绕楼的曲廊,曲廊上再配有栏杆,既安全又美观。

  不过,在欣赏吊脚楼时有一点是大大出乎我意料的,那就是壮族人在建吊脚楼时也和我们一样——讲求风水。比如他们在选择地势和地形时,一定要选那种虎坐地形,还要选那种“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才是最佳的建屋场地。

  同时,在建吊脚楼时还非常讲究朝向,要么坐西向东,要么坐东朝西,极少有朝南的,这也许和南方天气比较酷热有关,也和南方属火有关。当然,这是我的猜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作文   课外阅读   读者文摘   1700字   半山   湘西   壮族   厢房   依山傍水   广西   地形   木材   地面   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