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与禁忌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响相对更大更广。作为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也叫三月节。大家都知道,清明节要扫墓,但其实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这些古老的清明节习俗

   荡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儿童所喜爱。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因此,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放风筝的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人们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带来好运。

   插柳: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一说受佛教的影响,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另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介子推。

   射柳: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民间斗鸡,连达官贵人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清明节扫墓的那些忌讳

   扫墓之前禁食:当你动身开始扫墓,就不吃食物或食素了,衣着整齐,以表示对逝者的礼貌和尊重。

   拜祭辈分有讲究:扫墓拜祭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以此类推。拜祭完毕后,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再离开。

   孕妇避免扫墓:排除迷信的成分,从安全角度来说,清明时节扫墓人多拥挤,为了胎儿安全,也不建议孕妇参加。

   不可在墓地照相:扫墓的目的都是为了祭祀祖宗,明显带着敬拜、祈求的意思,而非玩乐。因此扫墓的时候,心怀敬意,专心谨慎。

   忌穿大红大紫: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

   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各人自扫门前雪”,这句话用在扫墓上也极为恰当。不要清明节当天去探视亲朋好友,因为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候,此时去探视很是不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作文   清明节   1400字   拜祭   清明   目的   斗鸡   花会   古时   放风筝   习俗   禁忌   时节   葫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