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滋味长

  如果可以,我愿去往充满传奇的大唐,哪怕化为一缕青烟。

  ——题记

  合上安意如的《安得盛世真风流》,映入眼帘的,又是一片艳丽的黄色。我不禁为她大胆的用色而赞叹,然而除了唐朝,又有哪一个朝代可以拍着胸脯说:“咱们也可以用得起鲜亮的颜色而不俗的!”恐怕没有。盛唐的一幕幕如画般在我的脑海中流转,仿佛我就是从那里而来。读罢此书,意犹难尽。

  素履之往

  “素履之往,其行天下。士如皓月,其心朗朗。素履之往,彼道坦坦。士如昭日,其姿阳阳。”想起这首诗,也就想起了那个男子——魏征。好像历代明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善于纳谏,而他们身边总有一个令人赞赏的忠臣。提到太宗李世民,也就不得不提到名动大唐的魏征。魏征原来一直为太子李建成出谋划策,曾让太子将李世民调到其他地方。玄武门事变后,太宗却没有追究他曾经不利于自己的言论,而魏征也照旧在朝堂之上敢说敢言。他如日月之间一道澄明的霞光,为贞观之治添上了一道别样的色彩,可他仍似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穿着素净的布鞋,陪伴大唐走向未来。他曾经年少轻狂,也曾经历尽沧桑。大概当他道出“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之时,他仍是一双素履,不畏尖锐,不畏疼痛。年华中,他踽踽独行,尘烟漫不过他的身影,只因他是魏征。当太宗哭着道“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时,或许也在回忆着魏征这个贤臣的素履之往。

  云巅之上

  云巅,总是给人以遐想。谁曾想,那个从淡淡云雾中走出来的男子,超逸绝尘,耀眼夺目,手上的酒壶让人不得不怀疑里面是否是琼浆玉液,不然这男子如何能斗酒百篇?他如天上的谪仙,而后人亦称他为“诗仙”。提到大唐,绝不能不提李白,提到李白,人人都会露出一副崇拜的表情。为何崇拜?只因他的豪放与逍遥。有人说,李白若不是因为爱酒,绝不会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名声大噪。可若酒无知己,岂非一杯都多?巧了,李白的知己大概就是那诗篇吧。他醉了,对诗说:“我是‘举杯销愁愁更愁’啊!”纸张也为之黯然失色,为他暗自忧伤。而太白的诗,则如他名字一样“白”,更如他一样的豪放。喝酒要喝得尽兴,喝罢,就要“仰天大笑出门去”,笑什么?笑出“我辈岂是篷篙人”,是啊,他又怎么会是一般的胸无大志之人呢?诗仙从云巅带着酒壶,醉醺醺地来到人间走一遭,见过人世百态,终将归于云巅之上。每见到他的诗,总觉得脑海中不经意间勾勒出一幅图画,滋味悠远。

  骊山烽火

  骊山。周幽王曾经在这里点燃烽火台,戏诸侯只为褒姒一笑。而唐玄宗,也是在这里遇到了他最爱的女人——杨玉环。仍记得乐天有诗写道“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粉黛无颜色。”尽管有后宫佳丽三千,明皇的眼里也不过杨贵妃一人而已。幽王疯狂了,为褒姒那一抹在烟火中朦胧的笑着魔了;唐玄宗亦疯狂了,他放手了整个开元盛世,只为了那有着“羞花”之容的杨贵妃。盛唐带着浪漫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没落,马嵬坡下仿佛还有着呼唤。

  大唐是风流的,是华美的。亦只有大唐经得起无尽的赞美,令人为之自豪。

  拿起书,便是与世外分离了,就如孟浩然的一句诗“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清净之感寻于书本的字里行间。谁道读书没滋味?滋味长着哩!只有身处其中之人才能得以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作文   初中   初三   九年级   散文   1300字   澄明   斗酒百篇   盛唐   滋味   大唐   酒壶   贵妃   豪放   李白   男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