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背后的故事写事作文400字

  6月10日,是全国首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生在秦地,身为秦人的我,这一天有幸走进了“宝鸡市戏曲剧院”,领略到了秦腔的魅力。

  听剧院的老师讲,秦腔发源于陕西,现流行于陕、甘、宁、青、新等西北五省,其中以我们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2006年秦腔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脍炙人口的曲目有《三滴血》、《周仁回府》、《十五贯》、《火焰驹》、《大登殿》等。

  在当天的参观学习中,我有幸被安排了角色,体验了一次扮装上台。我扮演的角色是妇孺皆知的包拯——北宋有名的清官,断案不徇私情,人称“包青天”,他的脸谱属于花脸中的大花脸,颜色主要为黑色,代表了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化装的过程很煎熬。要先用油彩在脸上画出脸谱,每一笔都要恰到好处,色彩反差要鲜明、讲究。那油彩的气味很刺鼻,初涂者会感到很不适。穿戏服也有很多讲究,为了撑起穿在外面的官袍,里面必须穿由棉制成的.马甲,鞋虽然是增高的,但里面是斜坡,走路不能抬得很高。若逢天热演戏,可真是要有常人无法想象的忍耐力……

  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这次学习体验,让我真正懂得了那些传承秦腔文化的叔叔阿姨们那份执着、敬业的精神,也为我们秦腔今天的传承与发展充满了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作文   字数   400字   600字   秦腔   宝鸡市   宝鸡   棉制   大花脸   油彩   脸谱   剧院   讲究   古老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