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作文热门话题素材大全

  九、习惯

  「名言」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约?凯恩斯【美】

  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奥古斯丁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莎士比亚

  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萧伯纳

  习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隶。——高汀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但丁

  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约?凯恩斯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萨克雷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当你开始依照习惯行事,你的进取精神就会因此而丧失。——乌纳穆诺

  习惯支配着那些不善于思考的人们,好习惯可以保证他们不成为坏人。——华兹华斯

  许多富有创见的人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们被习惯思维引入歧途。——济慈

  习惯比天性更顽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西寒罗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

  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马克·吐温

  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亚里士多德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奥斯特洛夫斯基

  「事实」

  ⒈祖逖小时候却是个不读书的淘气包。进入青年,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国,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在24岁的时,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答应,仍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而且还有着共同的理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祖在梦中听到鸡鸣声,他把刘叫醒,对他说:“咱们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年复一年,从未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受到帝王的欣赏。祖被封为镇西将军;刘做了都督,实现了他们报国的愿望。

  ⒉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牛顿、爱国斯坦等,勤奋好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使他看书着迷,成为伟大文学家;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习惯,终使“勤奋”出“天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⒊世界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犹太人的比例最高;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人物如:哲学家马克思、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是犹太人,难道这仅仅是偶然现象吗?我来看这样一组数据:犹太人为平均每人每年阅读书籍报刊60册,而中国人仅为平均每人每年5册。这说明犹太人对于人文知识的吸收方面已经走在了我们前列。因而,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新教育”理念中,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了首要位置。这使我想了一句流传已久俗语: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秀才当然是一方有识之士,他与一般百姓相比书自然读的要多一些,信息的来源更为丰富,事情的分析会更为深刻,故而方知天下闻。

  ⒋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他们智力超群,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强调自己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13岁进入科技大学的周峰,认识汉字、记忆英语单词,每天都是10个,即使走亲访友也不间断,就这样在一年内他便分别记住了3000多个汉字和英语单词;周峰学习时一心一意,自觉性强,从不需要别人的提醒,更不需要他人的强制,他学习时全神贯注,从不开小差,精神略有溜号,便立即自我调整。这些都得益于他自动养成一心向学、专心专心致志的良好习惯。

  ⒌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有人问他们:“你在哪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出人意料地回答:“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学者回答:“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科学家普遍都认为在学校养成良好习惯让他们终生受益。

  ⒍托尔斯泰六七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把每天有趣的是记下来。九岁的时候,他专门记了一本《外祖父的故事》,里面记满了外祖父打仗时的非凡经历和有趣故事,他还喜欢收集激励自己的名言警句,记了满满一本子,后来收集名言警句也成了他一生的习惯,逐渐发展到把自己关在书屋里,终日与书为伴,专心读后,最终开始自己创作。丰富而深厚的积淀使他的文学作品传到各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因此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十、气节

  「名言」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良将不怯死以荀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三国志》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坚心如铁石,不谄亦欺。——孟郊

  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房玄龄

  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苏轼

  在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頣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海瑞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老舍

  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古希腊谚语

  在命运的颠中,最可以看出人伞兵气节。——莎士比亚

  「事实」

  ⒈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⒉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3.1925年5月,闻一多忍受不了“金元帝国”对黄种人的歧视,提前一年结束“流囚 ”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得闻一多一面教书,一面关注时局的发展。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云南地方当局调动武装特务军警,冲入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校园,残酷镇压爱国学生,死4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得知惨案消息后,悲愤已极。在“一二.一”惨案座谈会上,他严正指出抨击“一二.一”暴行比之于当年的“三.一八”惨案,是“黑色恐怖!”闻一多还带领家属子女赴烈士灵堂祭奠,并亲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挽联。他撰写的《“一二.一”始末记》镌刻在四烈士墓园的石壁上。

  7月11日夜,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闻一多毅然前往参加。开始报告会没有安排他发言。当李夫人在报告李先生被害经过泣不成声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乘机捣乱。此时,闻一多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的演讲》。强烈谴责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

  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在会上,面对台下特务威胁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坚定地表示“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几小时后,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惨遭国民党特务多人狙击身亡,年仅48岁。

  ⒋外交部原部长长李肇星,巧妙回答了很多来自记者的难为人的问题,很好的维护了中国的尊严。例如:美国有位老太太责问:你们中国为什么侵略西藏?李肇星知道她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李肇星就答:你们路易斯安那州19世纪才并入你们美国的,而我们中国西藏13世纪就并入中国的版图了.您看,您的手长在您的胳膊上,能说您的胳膊侵略了您的手吗?(冠华作文网)

  十一、位置与价值

  「名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宝物放错地方就是废物。——富兰克林

  面镜子摔成许多碎片,镜中的世界就会错位。——培根

  是光就有光的辐射,是星就有星的位置。

  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

  兵不离阵,车不离站,道士和尚不离寺院。

  兵马不离阵,虎狼不离山。

  虎离山无威,鱼离水难活。

  打狼要在门外打。

  一个外钻眼一个钉。

  一个萝卜一个坑。

  「事实」

  ⒈那天下午,公共课老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国王有3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3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你戴在头上歌颂你。”二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之下的百姓离不开你,让他们明白,是你在支撑着他们。”三儿子说:“我只想把你当做普通的父亲永远放在心里,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回报你的爱。”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三儿子。

  教授讲完后问道:“记得父母亲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举手者寥寥无几。

  “寒假里给父母亲洗过脚的同学请举手。”这是他放寒假前布置的一道作业,没有做到的同学将被扣德育分。

  几十双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只有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同学没有举手。

  “你是不是把我的话当做耳旁风了?” 教授有点恼怒。

  “我很想给父母亲洗一次脚,可是……”

  “可是什么,你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教授严厉地说。

  “我的父母亲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脚,我只能给他们洗头……”

  空气在那一刻凝固了,教室里静得能听到心跳声。

  “记住,爱的位置不在嘴里,不在头上,不在脚下,只在心中,在我们时刻关爱他人的细小行动中。”

  ⒉狂暴的大海正在发怒,孕育着毁灭一切的力量。涛天的巨浪却被一道细小的光束照亮。高高的山崖边,站着一个在狂风暴雨中有些瑟缩的女人。然而她的手却如屹立不倒的石柱,执著的擎着一盏明灯。爱尔克,这个悲伤的姐姐,她并不选择在遮风避雨的家中静静守侯她出海的弟弟,而是站在了悬崖之上,用勇气与毅力点燃了长明的希望之灯。

  高高的悬崖让爱尔克的灯光融入了星光。我赞叹:她在对亲情的守望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尽管她的守望成为永恒,但是她的灯长明,她所站立的位置已经成为永恒的指向。

  ⒊我开始思索,思索我自己的位置。当白天来临。炽热的太阳便是一切的主宰。

  我惊喜的凝视太阳,那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一个可以让万物仰视的位置。

  然而我又为我可笑的想法畏惧不已。太阳,那又是谁能取代,谁能成为的呢?

  一个巨大的身影从我面前掠过,大地都为之震颤。他一个追逐太阳的人。他似乎永不疲惫。一双坚实的脚早已磨出茧子,然而热情依旧,信心依旧。他依旧昂着头朝着太阳的方向,那是他永恒不变的坐标,他倾尽一生要回到的原点。

  炽热的阳光灼伤他的双眼,我却看到他的眼中迸发出力量与火光,仿佛已燃烧成两个火球。

  我突然为他悲伤,他追寻一个他不可能到达的位置。

  但是我想错了。我看到夸父结束了他的追逐,他在若木上进入了太阳的光芒,在燃烧中涅磐了。在那里他得到了永生休息,得到了永生,从此燃烧成一尊伟大的图腾。

  我震惊了。夸父在不停的奔跑中,向着他心中的位置不停奋斗。其实在奔跑中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无论最终成功与否。

  我终于明白,没有什么命定的位置,没有什么无法到达的位置,除非你永远把自己放在了沙堆上。

  趁着我的心还未风化成一粒顽石,我逃离了沙堆,寻找属于我的位置,我的价值。

  ⒋漫天的大雪充斥着整个世界,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远处有一个孤零零的小黑点,那是一位农民。他迎着扑面而来的飞雪吃力地蹬着一辆小三轮车前行。并不厚实的大衣紧紧地裹在他身上,可显然对这场大雪没有丝毫的抵御能力。他不时地向后望一望,那里面有什么呢?不过是几筐大白菜,一条为大白菜保暖的被子罢了。可他却不时地用手掖掖被角,生怕冻着了什么。你要很仔细看才能发现,这棉被中,竟然还有一个孩子。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缩在这条不太干净的棉被中,享受着大白菜间棉被的温暖,享受着父亲臂膀后的安然,享受着父亲并不宽阔的肩膀后那片睛朗的天空。

  所谓父亲,原来就是像这般的深沉;所谓亲情,原来是在明知不可为却仍然愿为孩子筑起的最安全的堡垒。

  ⒌矿难,又是一场矿难。矿口是死一般的沉静,有的只是忙忙碌碌的救护人员,还有默默无语的围观群众。一具又一具尸体的抬出,也许已让这浓重的悲哀化成了麻木。

  直到,那一顶矿工帽的出现。那是一顶普通的矿工帽,就像我们常见的那种,或许红色,或许蓝色。只是在它的上面覆满了灰,你已辨不出它的颜色。

  有人将它翻了过来,里面竟然是一封“遗书”,一名矿工的“遗书”,一封并不普通的“遗书”:“我欠王平100元,欠孙明50元,李二欠我30元,黑子未还我的锄头……”它的最后一句是:“阿珍,好好照顾娘和几个娃儿,下辈子,我一定好好待你……”所有人的眼睛都红了,有一种东西在每个人的心中流淌。

  ⒍曾在报上读到一则故事:一个颇有文才的女性,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看上去颇为幸福的家庭。然而日子久了,曾写出畅销小说和优美散文的笔,在空虚循环的日子里滞涩,她惊恐地发现丰满的精神家园正走向荒芜。于是国企的工作不要了,与她相敬如宾但在时间里耗尽了激情的丈夫也离她而去,她义无反顾地走了,寻找新的位置,一心要激活生命里潜在的价值。客居异乡的日子是凄苦的,在我怅然地放下报纸的时候,也许她依然处在漂泊不定中。也许她原来的位置正躲在暗处笑话她。而我,纵然没有她决然相弃的勇气,也要为她做出的选择击节赞赏。只有在恰当的位置上,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找寻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像从茫茫人海中寻觅知音,纵然路途险远,脚步也不该有半点迟疑。

  ⒎烽烟滚滚的古战场上,无名小卒犹能冲锋陷阵,战功卓著的战将自能运筹帷幄,明确的分工,严整的阵势,恰是攻城守地的关键。穿越历史的长廊,寻找那平凡而伟大的闪光点,歌舞升平的宴会,和乐安定的集市,是那人才济济的“贞观盛世”吗?征伐盗贼自有那骁勇善战的秦叔宝,国事民生自有那“房谋杜断”,唐太宗乐得垂拱而治,绣口一吐,便是一个盛唐。适当的位置,成就了那名垂青史的战将、谋臣与君王。

  ⒏青山绿水,衣袂翩翩,是那诗酒为伴的李太白吗?“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杯酒之间,便留下满纸华章。在朝为官,却不谙官场的黑暗。即便郁郁不得志,犹令高力士磨墨脱靴。不羁的诗仙,怎能忍受朝堂上的倾轧与黑暗?倒骑青牛,寄情山水,清风为伴,明月为友,找到自己的位置,诗仙才成为真正的诗仙。

  ⒐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⒑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作文   考试   高考   高考指导   8400字   单于   南沙   气节   汉朝   匈奴   特务   热门话题   高考作文   素材   儿子   习惯   位置   国家   大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