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补习班实践日记1600字

  20xx年7月8日 星期六 天气多云转阴有时有雨

  经过漫长的策划、申报、审批、准备,暑期社会实践终于进入实地调查阶段,虽然前往黄陂是后来临时增加的内容,时间也比预计的少了很多,但是毕竟是社会实践的真正开始,对于此次暑期实践而言,实在是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前期的联系和安排还是出了一点问题,早就说好的覃硕因为要陪妈妈,临时说去不了,而且他又没有及时通知余明,结果负责拍照的两个人最后都没有去黄陂。自己临时充当了一下摄影师,拍得好不好倒是其次,最主要是觉得很仓促和被动,颇为狼狈。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余明的数码相机还是借到了,一个看起来相当专业的家伙,有着可变焦的伸缩镜头、超大的内存电量和可以快速地抓拍和连拍的功能,虽然略显笨重,还是让人爱不释手。

  说好早上七点在校门口集合,然后坐公交去竹叶山换乘中巴去黄陂,可是在发了n条短信n个电话之后,两个女生才姗姗而来。各自都有貌似充分的理由,让人不好说什么,但事实便是快七点四十的时候才得以出发,这样一种懒散的状态最后能顺利作出我们想要的成果么?多少有一点担心。。。。。。

  上了中巴以后一切顺利,买票、找座、聊天、听歌、睡觉、开发票,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得很顺利。十点左右,抵达了目的地——黄陂区姚集镇北门村。有马亮这位当地人的指引介绍,我们很快开始工作。跟着接车的村委会胡书记和副书记来到一户农户家,拿出准备好的采访问题、mp3、水笔和笔记本,对村支书的“高端访问”开始了。

  经验、准备和分工的关系,基本上是我在提问,但是说实话太快开始访谈还是让我一时有点儿找不着感觉。随着问题的'深入,生涩干瘪的问题好像渐渐开始在我脑袋里变得生动活跃起来,大家也是一样,相互补充的提问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各级政府和管理机构的政策规划,还是农民自身的态度和做法,抑或目前农村与文化建设相关的实际现状,提问的顺序虽然有点混乱,得到的信息却条理明晰,给我们勾画出一个黄陂农村文化建设的大致图景。

  一个多小时的访谈结束之后已是中午,大伙儿一合计,决定就不麻烦胡书记了,集体前往镇里吃午饭。在小镇上的一家小饭馆撮一顿丰盛而便宜的午饭,酒足饭饱,心情愉悦。店主的女儿自称是武大第二临床医学的学生,于是倍感亲切,填饱肚子后便先从她入手开始我们的问卷调查环节。五个人兵分五路,各自为战,不多时便把需要的问卷做够了。只是期间的闭门羹也没少吃,都说中南地区全算是武大的“势力范围”,谁料还没出武汉就被人视若无物,想来我们这些躲在象牙塔里的孩子们还真是头脑简单了些。

  做完问卷大家又直奔镇小学和中学,可惜已经放暑假,简陋的校园里空荡荡的。不甘心,又出来坐了一辆“麻木”前往镇政府了解相关的政策和规划情况,司机叔叔估计是开山地越野摩托出身的,竟然在镇里把车开得惊险无比,让我从此对这种已经在市区被禁止的交通工具产生心理阴影。到了政府才想起今天是周六,无奈之下只好到值班室给分管文教卫的领导打电话。花了十来分钟的时间电话采访了一番,整体情况越发清晰,黄陂引以为亮点的“家园工程”基本与文化建设拉不上太大的联系,而仅仅局限于基础设施、经济结构调整的经济、器物层面。

  短短的一天,真正在做实践的时间少只有少,但是因为颇高的效率,大家群策群力总算是基本完成或者超过预定计划的任务,考虑到住宿的问题,农村地区的调查问卷发放和统计就交给马亮这个“地头蛇了”。踏上归来的中巴,感慨多少有一点,农村的人并不是不重是教育和文化建设,只要不是家里经济接近崩溃的,都是认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比如我们在镇里看到的许多张辅导补习班招生的广告,村镇的人对知识的推崇比之城市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也逐步走向了正轨,但是自身娱乐休闲的活动却是贫乏的,村里就算了,一年看一两次电影戏剧已经是享受精神文化大餐了,可在镇上一路走来见得最多的就是麻将桌。。。。。。

  明天休息一天,做好最后的准备,今天的既是对比调查,又是一次实地预言,希望在浙江花园村能做得更好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作文   日记   1800字   暑期   唯有读书高   补习班   中巴   镇上   文化建设   问卷   午饭   农村   时间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