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文学之一揭开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原文再现                          吃相凶恶(节选)       (本文选自《吃相凶恶》,作者莫言。由于篇幅较长,只给出局部。)       在我的脑袋最需要营养的时候,也正是大多数中国人饿得半死的时候。我常对朋友们说,如果不是饥饿,我绝对要比现在聪明,当然也未必。因为生出来就吃不饱,所以最早的记忆就与食物有关。那时候我家有十几口人,每逢开饭,我就要哭一场。我叔叔的大女儿比我大几个月,当时都有四、五岁光景,每顿饭奶奶就分给我和这个姐姐每人一片霉烂的薯干,而我总认为奶奶偏心,把大一点的薯干给了姐姐,于是眼泪便夺眶而出。有时候伸手把姐姐那片薯干抢过来,把自己那片扔过去,抢过来又觉得原先分给我的那片大,于是再抢回来。一抢两抢,婶婶的脸拉长了,姐姐也哭了,我当然一直是双泪长流。母亲无可奈何地叹气。奶奶便数落我的不是。母亲连声赔不是,抱怨我的肚量大,说千不该万不该生这么个大肚子。           揭开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我们这一代,是没被饿过的一代。可以说,在城市繁华之间成长的孩子,实在没有品尝过饥饿的滋味。包括我在内,最多就是不懂事的时候和父母赌气了自己愿意饿上一顿而已,实在很少有人真正被饥饿所困扰过。       难以置信,在那个似乎并不遥远的时代——40余年前,人们为了粮食,像动物一样生活着——从那个年代,尤其的那个特定的地点走出来的人,至今还保持的原来对食品的精神需求。他们的人生轨迹上,都碾过了饥饿的车轮——在他们的记忆中,始终存在着,却又不堪回首之痛。       曾经,我们也在课堂上辩论,关于物欲和精神之间的关系。这种微妙的关系之间,却有着一种一直被70后、80后甚至90后所接受的、因而难以戳穿的谎言。当今世界的物质充裕,人情为世道所漠视,精神也趋于颓废——这不禁让许多人联想到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年轻人用他们太单纯的心灵,勾勒出有关历史的画面:虽然人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但人情温暖,人们的精神仍旧纯洁无瑕……真的是这样么?不,这只是我们心中的幻影!现实的残酷,就在于它超过了我们任何一个人的想象——正如文中所说,姐弟为了一片小小的霉烂的薯干争执不下,甚至“双泪长流”,婶婶“拉长了脸”,奶奶的数落,母亲的责备,对于一个四、五岁光景的孩子来说,亲情何在?饿到痛时,几乎要丧失人性的人们甚至想到“割死人腿上的肉吃”!纯净的心又何在?!面对这些震撼人心的文字,我只感到,心头有一种隐隐的痛……天哪!半个世纪前的中国,是这样一片贫瘠的绝望土地!回想起小时候爸爸对我说,自然灾害的那些年,他们家后院里种的蔬菜、花木,常常被小镇里的穷人、农民偷走——“那时苦的人都穷疯了,吃不起,就昧着良心,什么不敢干的?但是这一切却都是因为一个如此简单的理由——饿!”在江南的鱼米之乡,都有人饿,何况原本就荒凉的山村呢?国人的良知丧失是其精神贫困所致——那么精神贫困是何导致的呢?就是饿,或者说,是物质的匮乏。       今天,作者莫言在小说中说“物质的匮乏”,我想也是不无道理的——我们试图去忘记那些多少带着伤痛的记忆时,也应该明白,历史给予我们的警示,不单纯在于其本身,更是它带给我们精神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作文   初中   初一   议论文   1300字   婶婶   凶恶   光景   匮乏   不为人知   饥饿   奶奶   物质   姐姐   母亲   精神   历史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