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禅理故事素材

  要写好一篇作文,素材的积累必不可少,但有了素材,还需要将之运用到写作中去。禅理故事富含人生哲理,是我们写作时难得的素材。下面是品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初中作文禅理故事素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作文禅理故事素材一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初中作文禅理故事素材二

  慧能千里迢迢赶到湖北的黄梅山,拜五祖弘忍为师学禅。

  五祖见了他后就说:“你是南方之人,也能成佛吗?”。

  慧能回答说:“佛性也分南北吗?”

  五祖无言以对,便留他下来,在后院做碾米、打水的杂活。很久过去了,也不见五祖重视他。但他心中一点怨言也没有,他想,佛性恐怕也不分打坐和挑水吧。

  很多年后,五祖年龄大了,就有心选一个传法之人。

  于是,在一天的下午,他召集所有的弟子,对他们说:“你们都将自己多年证悟的结果写成偈子,我要看谁真正悟道了。我要将衣钵传给这个悟道的人。”

  五祖的大弟子神秀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成为衣钵传承之人的。于是,很多人都注视着他,争着去看他的偈子。有的人甚至根本没想去作偈子,而是等着看神秀的参悟。

  不几天,神秀的偈子就传遍了整个寺院,他就将它写在醒目的墙上。偈子云:

  身如菩提树,心是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这样的偈子引来一片叫好之声。本来有的人写好了自己的证悟,也不好意思再拿出来。

  很快,这就传到了慧能的耳中。

  慧能听了后,就告诉身边的僧人说:“这首偈子还行,但并未真正悟道。”

  这件事也传得很快,连五祖都惊动了。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慧能说出了自己的偈语。

  他说的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们这才信了这勤杂工所说的话,人们将慧能的偈子写上了那面墙,当然,擦掉了神秀的那首。

  感悟:

  禅是一种超脱的学问,以一种大空明的心境体会着世界的本真形态,从而达到一种绝对的超脱和通透。心中无执,无物,何以染尘埃呢?这一首偈子,还出现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解救贾宝玉的执迷时,就写下了这首偈子。

初中作文禅理故事素材三

  有一寡妇,丈夫早亡,她以教书赚钱抚养小儿,不但抚养儿子长大成人,而且送他到国外留学。

  儿子完成学业后,留在国外上班、赚钱、买房子,也在国外娶老婆生子,建立美满家庭和辉煌的事业。

  寡妇得知儿子的成就与志愿,心中暗自窃喜,盘算着退休后,带着退休金前往美国与儿子一家人团圆。每天早晨可以到公园散步,也可以在家享受晚年、享受含饴弄孙之乐。

  就在距离退休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她写了一封信给她的儿子,告诉他过些时候她就要飞往美国和他们一家团聚。

  一想到养儿防老,想到亲戚朋友羡慕的眼光,又算算自己很快就要到美国养老,不觉心中喜悦阵阵。

  于是,她一面等待儿子的回音,一面把在台湾的产业、事务逐一处理。

  在她退休的前夕,她接到儿子从美国寄来的一封回信。信一打开,有一张支票掉落下来。她捡起来一看,是一张三万美元的支票。她觉得很奇怪,儿子从来不寄钱给她,而且自己就要到美国去了,怎么还寄支票来?莫非是要给她买机票用的?她心中一阵喜悦,赶紧去读信。

  只见信上写道:“妈妈!我们经过讨论决定不欢迎你来美国同住。如果你认为对我有养育之恩,以市价计算,约为两万元美金,现在我添了些,寄上一张三万元美金的支票给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写信来。”

  母亲读完信,老泪纵横,只觉得一生守寡,从此老年凄凉,如风中残烛,情何以堪!

  痛定思痛的她,忽然想通了。退休后,想到无事一身轻,于是拿着这张支票兑换成台币,为自己规划一趟环游世界之旅。

  在旅行中,她见到大地之美,看到各国不同的民情,于是她又寄了一封信给她的儿子。信上写道:“你要我别再写信给你,那么这封信就当做是以前所写的信的补充文字好了。”

  “我收到了你寄来的支票,用这张支票上的钱规划了一次成功的世界之旅。在旅行中,我忽然觉悟。我非常感谢你,感谢你让我懂得放宽自己的胸襟,让我看到天地之大,大自然之美。”

  人要能看破人与人之间聚散的因缘,才能让自己在缘散时保持一份潇洒。寡妇若执于儿子不孝,不能看开此段即将消逝的母子因缘,必然心中怒不可遏,一旦怒气难消,必因怒恨攻心而生病,病到后来死了,也只在当时留下一段人间不平事。几年后烟消云散,谁还会去凭吊这段往事,且早已在世人的善变下消失记忆。如此,这段往事又有什么意义可言?

  心灵的自主和快乐是生活的磐石,它是思考醒悟的结晶,它源于佛家的“无所往而生其心”。人生中本来就有许多的忧愁烦恼,如果自己一直惴惴于心,就会将自己累垮。只有善于把强加于身的负担放下来,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从而真正地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作文   初中   素材   2300字   慧能   故事   禅师   寡妇   美国   支票   儿子   心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