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在整个暑期中我读了许多的书,但是最打动人心的,还是我最爱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由于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三国演义》里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鲁肃等。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里还有许多精彩的内容。如:东汉末汉灵帝建宁年间,张让等“十常侍”专权,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巨鹿郡张角率众谋反,四方百姓裹黄巾而从者四五十万,声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幽州太守刘焉出榜募兵讨贼,涿县楼桑村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刘备与河东解良人关羽、屠户张飞桃园结义,应募投军,英勇杀贼,屡建战功。刘、关、张在战场上救了中郎将董卓,因身无官职,被董卓轻慢,改投朱。宛城战役,刘备等与孙坚同立大功,又因没有人情,未能授官。后来虽然因郎中张钧引荐进京,又因“十常侍"作梗,仅授中山府安喜县尉。恰逢督邮到县考察,作威作福,张飞酒后怒打督邮,刘、关、张只好弃官而去。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专权,扶立皇太子刘辩即皇帝位,但未能听袁绍、曹操计谋,及时诛杀“十常侍”。何进密诏董卓等率兵进京,谋诛宦官。宦官张让等觉察,谋杀何进;袁绍、曹操等又诛杀宦官,朝政大乱。董卓乘势拥兵进京,先是收买荆州刺史丁原的义子吕布,杀死丁原,继而逼走中军校尉袁绍,终于废除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独揽朝纲。曹操借献刀为名,行刺董卓失败,逃往故乡陈留。途中,中牟县令陈宫感其忠义,弃官相从;此后又因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弃之而去。曹操回到陈留,发矫诏驰报各道,招募义兵,讨伐董卓。袁绍等各镇诸侯起兵相应,刘备、关羽、张飞也随北平太守公孙瓒一同前往。众诸侯公推袁绍为盟主,进兵汜水关挑战。董卓骁将华雄屡败诸侯,危急之时,关羽出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董卓自将十五万大军把守虎牢关,刘、关、张又在虎关前战败董卓义子——虎将吕布。董卓无奈,竟然下令焚烧洛阳,迁都长安。曹操引兵追赶董卓,兵败而回。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也各归本处。孙坚率兵在洛阳救火,从井中获得传国玉玺,与袁绍等产生矛盾,拔寨离开洛阳,回江东另图大事。袁绍连夜修书一封,差心腹送与荆州刺史刘表,教他在路上截夺,未成。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发动磐河大战。公孙瓒得赵云、刘备、关羽、张飞之助,屡败袁绍。后得董卓假天子诏命调解,互相讲和。公孙瓒表荐刘备为平原相,刘备与赵云执手垂泪,不忍相离。袁绍之弟袁术回南阳,修书向刘表借粮,刘表不与。袁术怀恨,借截路事挑拨孙坚与刘表的关系。孙坚跨江击刘表,连战告捷。后来却因轻敌冒进,中刘表谋士蒯良之计,体中箭、石,脑浆进流而死,寿止三十七岁。孙坚部将黄盖生擒刘表部将黄祖,孙坚之子孙策以黄祖换回父亲尸首,退回江东,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归之。董卓在长安闻听孙坚已死,更加骄横恣肆。司图王允巧施连环计,先将府中歌伎貂蝉许嫁董卓义子吕布,此后又将貂蝉献给董卓,离间二人关系。凤仪亭边,吕布与貂蝉私会,被董卓当场撞破,使父子感情彻底破裂,终至王允与吕布合谋诛杀董卓。董卓馀党李傕、郭汜等上表求赦,王允不许,遂用谋士贾诩之策,聚众十万,进犯长安。吕布有勇无谋,战败,弃家投奔袁术。王允跳楼死节,李傕、郭汜秉持朝政。西凉太守马腾、并州刺史韩遂奉汉献帝密诏讨贼,李、郭不听贾诩劝告,初战被马腾之子马超杀败,重用贾诩坚守之计,终使马、韩退兵。青州黄巾又起,李傕、郭汜用贾诩接纳豪贤之谋,命曹操前往破贼。曹操不过百余日,招安降兵三十余万,又招贤纳士,得谋臣荀彧、荀攸、程昱、郭嘉??武将于禁、典韦等,势力大增,威镇山东。曹操遣泰山太守应劭往螂琊郡搬取父亲曹嵩,不意曹嵩被徐州太守陶谦部下杀害。曹操兴兵替父报仇,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陶谦派糜竺往北海太守孔融处求救,恰遇孔融被黄巾围困。太史慈突围至平原刘备处求救,内外夹击,大败黄巾。刘备又到公孙瓒处借兵及赵云,与孔融同救徐州,并借吕布袭破兖州、进据濮阳之机,迫使曹操退兵。陶谦想将徐州让给刘备,备固辞,暂屯小沛。赵云辞去,二人挥泪而别……

  最后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矣。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后来后汉皇帝刘禅亡于晋泰始七年,魏主曹奂亡于太安元年,吴主孙皓亡于太康四年,皆善终。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间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塑造了曹操、刘备、周瑜、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罪行,寄托了人民渴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愿望。这部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的生活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作文   小学   五年级   读后感   2300字   演义   太守   公孙   密诏   徐州   洛阳   长安   宦官   刺史   诸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