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

  古语有云:“言为心声。”我以为此言得之。一部作品不仅能反映作者的性情,更是对其人品的投射。

  回顾漫漫历史长河,从《荷马史诗》到《红楼梦》,从《忏悔录》到《史记》,没有一部作品不是作者忍受了巨大的艰难困苦,只身潜入生命的深处后潜心创作的。时间无法蒸发掉其血肉的蒸气,因而经典不朽。波伊提乌斯在执行死刑前被困于逼仄的牢狱中,但他仍没有

  放弃对真理、秩序的追寻与探索,他将自己从肉身的痛苦中超拔出来,拉开了与世俗的距离,创作了不朽的巨著《哲学的慰藉》。

  我钦佩这些作品,它们带给人们知识的启蒙,使人们得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世界,而我更钦佩这些作家,在他们创作途中有何其多的理由阻挡着他们通向自己的理想之乡,而他们却凭着坚忍之志和不灭信念破解了《俄狄浦斯王》中“人生而为命运的人质”这一悲剧,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品的格调往往与作者的品性和灵魂的高度保有一致性。

  然则再看当下,刘再复说这是一个“矮人时代”,人们为了权力、金钱、名利拼命缩小身躯钻向社会的塔尖。权力和意识的山头林林总总,使我们艰于呼吸视听。于是我们不难看到,《霸王别姬》之后再无陈凯歌,张艺谋的《归来》成为他的“归去”,冯氏幽默后满是讽刺与无奈。如今的文艺市场,看似风生水起,电影院场场满座、一票难求,书店从来不乏畅销书籍,而若于这热闹下持一冷眼,便会发现,人们端着的,不过是一只只自慰的空碗罢了,言为心声,文艺作品的庸俗化,无疑是作家本人的庸俗化。那些看似“高端”、有格调的作品,竟也是一股扑面而来的商业气息。

  时代大潮泥沙俱下,淹没或深刻或尖锐的“异者”,有人迷失,有人坚守。此刻,拥有保持本心、背负启迪众人而不波逐流的济世精神显得弥足珍贵。莫言说;“一个作家要有一些糊涂。”他指的是对名利的不刻意追求,不汲汲于富贵,正是他内心自觉有所依,让他在这样纷繁浮躁的社会中仍保有本性,不以物累形,而他的作品,同样是原汁原味,文如其人。

  昔者王阳阴先生有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以喟叹自我认知、自我救赎之难。我想,言为心声,只有每位作家破解自己心中的“贼“,不让他盗走你的本心,良只,那么经典作品自然会涌现,而作家自然能到达那个他们念兹在兹、无日或忘日的理想之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作文   高一   议论文   散文   高中   1000字   言为心声   史记   文如其人   本心   钦佩   格调   名利   作家   作者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