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为谁而作(教师手记之337)

      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而为事而作”,表达文人应当反映现实,抒发真情,不作无病之呻吟。这里题目的意思也有这层含义,只是不指文学大家,而是作文新手,或是我们中小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作文的意义。     很多学生都能够振振有词地说:“作文就是表达自己的思想。”不错,这是作文的本意,可这点就连很多著名的作家也做不到,学生,又有多少人是在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呢?他们大多是受世故的影响和教育的定势在写,写出来的东西总有着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特别是思想教育意义上的束缚,这些束缚并不是作文所需要的规则,而是缠绕在它上面的羁绊。     世故的东西是受社会、家庭影响的结果,教育思想的限制则是学校教育引起的。作为教材的课本,本身就弄得像西方的圣经似的,在那里念道德经、政治经,看着新到手的义务教材第十一册语文课本,我真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那是一本改了又改的课本,尽管如此,里面的课文却还是老样子,其中一篇《挂两枝笔的孩子》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才识不是看他挂的笔的多少,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才是重要的。那种挂笔的感觉现在孩子的父辈或许还有印象吧?另一篇《数鸡》同样如此老旧,用奶奶家的鸡多来说明农村的进步、富裕,说明社会主义好。可现在的农村呢?新农村的建设使农村早已变得像城市了,干净整洁不说,现代化得很呢。文章确实不能与时俱进了,文章是二十年前的,教育程度也还在二十年前徘徊,教参里也还将这种思想品德教育提出来。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造就出来的学生在写文章时能不沾染上“思想病”吗?觉得凡事都要能反映社会的进步与文明,能突现出人民生活的改善、思想的提高,每件事上都存在有意义的人或物,他们都与社会主义建设有关,都与新时代相吻合,都应该写成有教育意义或有启发的故事。牵强附会者层出不穷,扭曲本意的也很多,个人的思想得不到发掘,问题得不到展示。不仅如此,更多的命题作文还楞把学生往这些圈子里推,什么好人好事,什么社会新风,什么改革新面貌,尽让孩子往那里靠,他们就在这些灰堆里找灵感,一而再地搜罗出枯燥的干货来。对于这些政治教育的意义,我们并不否认,可以说,政治是靠灌输的,我们这些人就是从小被灌输了太多的教条思想,缺乏了很多的创新精神,但却很有社会的乖公民的感觉了。     事实如此,只要上头有什么运动,下面学生就得写什么样的文章,学什么样的精神了。这次暑假里,上面就要求大家积极动手来写读后感,还开展了比赛。结果当然征文的人寥寥无几,公告里说共收到各类稿件有二百多篇,其中四十篇进入复赛。这其中当然包括相当一部分的垃圾稿件。在入选的文章中我还发现没有一篇是有着近五千名师生的我们这所学校的文章,很清楚地摆在面前的是我校没有人去投稿。我由于7月份较忙,尽管我班学生在我们专辑上就有好多读后感的文章,但我不想也没时间去投稿。或许说这是酸葡萄理论,但展示在那里的四十篇入围作文真没什么水准,有的还是中学的文章,都一色的套话、空话,泛泛而谈,只在迎合举办者的初衷: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达到喜欢读书,快乐读书,过一个有意义的读书的暑假的目的。在文章中就表现出如此地喜爱读书,如此地深受启发,仿佛以前的读书都是白读了,只有现在的读书才是有意义似的。大多如此。     学生要不为利而作文,不为名而作文,实是难事。有奖励、有竞争地作文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大人也是如此,有很多作家就都是冲着各个奖去写的。然而,过于理想化、政策化的文章不是真正的文章,因为它没有了人本来想说的话。哪怕是在为利益而写作的,也应当在文章中体现出自己的真实思想来,这样他也会感到比较舒坦。       (时2006-8-2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作文   小学   一年级   议论文   1500字   读后感   世故   手记   课本   意义   农村   思想   感觉   教师   社会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