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小屋”开启心与心的交流

  “心灵小屋”开启心与心的交流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  许广敏

  一、背景

  进入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相对于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已经滞后了。单亲家庭的出现,使这部分家庭的子女教育面临新的困惑和问题。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存在自卑、孤独和封闭的心理特点;儿女留在家中由祖辈照顾,只求吃饱穿暖,谈不上家庭教育。因此,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德育领导带领各班主任积极开展学生德育活动,关心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班主要开展了“心灵小屋”活动,所谓“心灵小屋”就是在班级的放一个信箱,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家庭、心理等方面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写一封信放到信箱中,然后周末老师打开信箱,拿出信,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通过笔谈、面谈或者讨论、主题班会等形式给予解答的一种教育方法。

  这种教育方法的提出基于这样两点考虑:

  1、对教育的交互性和对话性的考虑。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交流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才能得以实现。而教育是要有对话的,这种对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两方面。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教育。

  2、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现实中,很多学生或含蓄、或腼腆、或胆怯、或因没有合适的场合和时间,而羞于开口或失去了开口的机会。这时,书面交往的优越性便显现出来。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坚持将“心灵小屋”作为我与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班主任与学生建立知心朋友的关系,与学生进行心语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而且还可以将自身有益经验告诉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指正学生的某些缺点,使学生少走歪路,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案例

  以下这个案例是我从“心灵小屋”中收到的学生来信中的一个案例,信中这个学生谈到了他得不到家庭温暖的痛苦、无奈和无助等心理情绪,我及时与他进行了面谈,给与了他积极有效的心理帮助。

  学生姓名:陶刚,男,15岁,七年级学生。

  (一)学生基本情况:

  父母是农村人。父母离婚后,母亲改嫁,又组成了家庭;父亲又和城区的一个女的在一起了,几乎不回来看他,即使回来也只给一点生活费,然后匆匆的走了。家里有个身体不好的奶奶照顾他。由于没人管教陶刚,该生失去学习信心,自卑,调皮,总是做些使人意想不到的事。

  (二)面谈过程:

  学生主诉:

  我的家里根本没有家庭暴力,我真希望爸爸能打我一顿。自从我懂事开始,我就“没有爸爸妈妈”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与父母在一起,开开心心,有父母带着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就慢慢的变成不爱学习了。在班级捣乱,不做作业,经常逃课,欺负小同学,有时赌博抽烟,甚至有时也不回家过夜。我也知道这样下去,我会毁掉的。但就是有时控制不住自己。念书没意思,我真不想读书了,但我不念书,我爸爸就不给我生活费,不给我零花钱。我就只好天天来上学,但是我已经学不进去了。我的心思整天放在玩和混上了,经常违反校纪校规,面对学校和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我只能好一阵子。过几天又犯错误了。这样反反复复的,我也很累,我心里真想改好,但就是没耐心,没毅力。

  面谈时老师的心理咨询帮助:

  (1)主要是给予陶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陶刚共情,让陶刚尽情地宣泄这种在家庭生活了几来年的痛苦和无奈。倾听陶刚对自己没有人管的心声。

  (2)陶刚内心是很想得到亲情的爱,所以我们要多给陶刚关怀,多关心他,要从小事入手,体现在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3)陶刚在没有家庭教育的环境下成长,他自己肯定还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而且很可能形成不好的性格的人,老师还应该多关注陶刚的状况。同时,在陶刚的自述中提到,班级里也有和自己一样的孩子,都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所以这类型的孩子很值得引起老师的注意,要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注。

  (三)具体措施:

  1、 给予陶刚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老师主动和他亲近,和他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以朋友的身份经常在课间找他谈话,谈学习,谈为人。

  2、 努力让家长抽出时间来关心一下孩子。通过家访和电话的方式与陶刚的父母分别进行多次交谈,交换看法。让其父亲抽出一点时间带着陶刚出去玩玩,散散心,问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让陶刚体会亲情的可贵。一开始对他的父亲要求不要太高,每个月一次或两次。

  3、 让陶刚体验集体的温暖。动员他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我定期与其家长联系,共同教育。让他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感受集体的温暖。比如,在班上开设书画展,我让他负责收集同学们的稿件,并由他和同学一起张贴,让他和同学有沟通的机会,以增进他和同学之间的感情。在学校,我让他当安全委员,定时对班级的各个方面安全进行检查,要求他对学生负责,对班级负责,培养他的责任意识。

  4、 鼓励他发展特长,培养自信。家访时,提醒其父亲,尽量寻觅他的闪光点,给他多表扬,少找缺点,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好样的。其父亲也听取了老师意见。

  (四)效果评估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该生平时脸上的笑容增多了,情绪稳定性明显增高了。言谈中也能了解到他积极要求上进,能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不再捣乱了。该生学习成绩虽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有上升的趋势了。同时该生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三、反思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是需要人性关怀的成长者,班主任就是学生情绪的调控者,所以要科学适时地调控每一位学生成长着的心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从人的社会化过程来看,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像陶刚这样的学生,在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时,作为班主任,要以朋友和亲人的身份,去尊重他们,主动靠近他们,用自己的爱去感化他们脆弱的心灵。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 我们以诚挚的情感,及时肯定他们言行中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人格,我们就可以弹拨他们心灵深处的“情弦”,使他们爆发出积极的感情。只有多给他们一些爱才能使他们闪出光点,也只有用爱的眼光看待他们,才能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找到闪光点也就找到了转化的突破口,缩小了心理差距。从而使他们对老师、同学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慢慢也就走上了健康奋进的路。“心灵小屋”,这种沟通渠道像一缕缕阳光,照射在孩子脆弱的心灵,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阳光和温暖。是心与心的坦诚交流,是心与心的相连。使许多迷茫的孩子找到了心灵的突破口……它是一把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它开启了师生情感交流之桥的两头栅门。听其声,晓之理,方可使之亲其师、信其道。

  参考资料:《班主任之友》

  《中学班主任》

  《班级德育理论与操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作文   小学   优秀   3100字   小屋   心灵   闪光点   家庭教育   班主任   班级   老师   孩子   家庭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