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诚信的作文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 西塞罗,下面一起随品学网小编欣赏一下有关诚信的作文范文吧!

有关诚信的范文1:珍重每一份诚信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似乎整个神州大地都深陷在欺诈的泥潭中难以脱身。“诚信”似乎永远变成了使人上钩的香饵。卖家慈眉善目的笑脸,老板嘘寒问暖的问候,商人信誓旦旦的承诺,都只是为了引诱你出钱买一堆假冒伪劣罢了。

  各式各样的食品安全,千奇百怪的欺骗招式,一切都使这个社会如同乌云笼罩一般可怖。于是有些人把自己隐藏于茧之中,用自己的硬壳来冷冰冰地回应着外界的一切。

  而在我看来,比欺诈更可怕的,是对诚信的冷淡。

  当蜜蜂因遇上一朵假花而放弃授粉,所有的花朵都将枯萎;当角马因遇上一次屠杀而放弃迁徙,角马的种群将要灭绝;当人类因遇上一次欺诈而漠视诚信,心灵的花园就会荒芜。

  当社会中有黑暗存在,我们就更应该珍视光明。

  所以说,当“爱心油条”的理念被一群人坚持下来时,我们应当珍重这一份秉承下来的诚信之光;当海尔企业从那家严格地销毁次品的小企业成长为今日的世界巨头,我们应当珍重这一份发扬光大的诚信之光;当遵守反腐承诺,将蠹国之贼收于法网之下是,我们应当珍重这一份改头换面的诚信之光。我们都应当尊重这些人,这些事,因为这都是能够驱散黑暗,带来光明的太阳。

  那么,怎样才算得上是珍视了这一份份诚信呢?

  不是微信微博上的几声喝彩,不是电视舞台上的歌功颂德,不是记者媒体的追踪采访。只要有心上与行动上的支持与赞许,就算不让这份诚信随风而逝。古代商鞅徒木立信,就是为了一改政府不诚实的形象,同时让诚实之风在百姓中传承下去,使得百姓从尔虞我诈的刁民一改成为彼此守信的公民,并最终使秦国壮大富强。那么试想一下,有老人跌倒,有人去扶,有人去证明救助者的清白,有人去为老人捐献医药费,那么这个社会上就会挂起一股诚信的正气之风,中国也会如同当初的秦朝一般壮大起来!

  如果说诚信就是撑起整个社会的地基,那么那对诚信的珍重就如同灌注在地基上的水泥。正是因为这两样东西的存在,社会这座高楼大厦才能伫立不倒,这座大厦里的人的生活才能欣欣向荣。

有关诚信的范文2: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题记

  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在倡导——诚信。可是,为什么诚信却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

  学校——诚信

  在学校,老师教导我们,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要讲诚信,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等等。

  回到家,父母问起今天都学到了什么?我们能够很流利地告诉父母诚信是什么?可是,诚信,我们真的理解了吗?真的学到了吗?

  考试中,一双“明亮”的眼睛在不停的运转着,小心谨慎地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趁其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后方成功抛出一条完美的抛物线。稍待片刻,一团“不明物体”便躺在了桌上,然后慢慢地用手接近那“不明物体”,将其置于桌下慢慢打开,在奋笔疾书一会儿,最后,笔帽一扣,大功告成。悠哉悠哉的走出了考场。

  几天后,成绩公布出来了,“嗯,考得还不错,爸爸要好好奖励你!”“太好了爸爸,我想要……”

  社会——诚信

  诚信,是社会秩序稳定的保障。

  可是,在如今这个利欲熏心的社会中,谁还会去在意那些呢?

  先是三鹿奶粉里查出的三聚氰胺,接着是猪肉里的瘦肉精,雨润火腿里的蛆虫……

  这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人们极具的恐慌,不禁都在想: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我们还能活多久?如果像这样发展下去,那我们是不是都会饿死?

  答案不得而知……

  国家——诚信

  诚信,是一个国家立足于民族之林的根本。

  美国,这个众所周知的世界超级大国,它的所做所为实在令人发指。

  作为一个世界超级大国,他却不曾有着大国的形象。

  说话出尔反尔,笑里藏刀,表面上对其他国家表现出极度的尊重,表示要和平相处,内里却在策划着侵略者的阴谋,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给小国施压……

  诚信,离学校越来越远;诚信,离社会越来越远;诚信,离国家越来越远。最终,诚信将会从这个世界消失……

  学校里没有了诚信,学生将失去了做人的准则;社会里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便只剩下利益;国家之间没有了诚信,世界将是一片混战……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何以行之哉?

有关诚信的范文3:诚信与责任

  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把诚信作为人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古人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应思诚而与天道相通。“信”从造字结构看,“人言为信”,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古人为人诚实、恪守诺言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孔子教育他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不自以为是,要虚心。说话办事要言行一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在《论语》中谈个人修养和待人之道时多次说到“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无信则无以立,无以行。孔子在谈到治理国家大事时说:“民无信不立”,认为“信”比军队、粮食还要重要。

  北宋的范仲淹青年时在睢阳读书,认识了一位姓李的术士。一天,那个术士得了重病,请人找来范仲淹说:“我这里有一个炼金秘方,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点金术给他,现在我把这秘方交托给你。”术士把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交给范仲淹,就病故了。

  几年后,范仲淹当了谏官,他找到那个术士的儿子,对他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奇的点金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长大,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记号还保存完好,没有被打开过。

  还有一个著名的诚信故事:“种世衡不失信于羌人”。北宋名将种世衡到青涧城戍边时,巡视抚问境内羌族部落。牛家族首领奴讹倔强自负,从不服从宋朝地方管理。种世衡与他约定,次日到帐下慰问部族。谁知当晚下起了大雪,次日道险难行,而奴讹部落又处于偏僻的山沟,众官劝阻种世衡改天再去,种世衡坚意践约。

  奴讹以为大雪种世衡必不来,没想到他顶风冒雪而至,感服,急聚族人听命。此后,当地羌族相继来归。种世衡的军队秋毫无犯,深得人心,与羌民和睦相处,人称“种家军”。后来每当西夏军犯宋,羌民即先通报,并倾力相助,因此宋军每战必胜,使边境得安。

  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是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古人常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提高社会道德水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作文   诚信   3300字   羌族   人而无信   孔子   不知其可   术士   秘方   古人   为人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