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画饼充饥的故事

  【汉字】画饼充饥

  【读音】 huà bǐng chōng jī

  【释义】充饥:解除饥饿;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空有虚名,不实用,也比喻以空想来自慰。

  【出处】宋·李清照《李清照集·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骥之志。”

  【近义词】望梅止渴 纸上谈兵 聊以自慰 无济于事

  【反义词】名副其实 卓有成效

  【例句】他是个讲究实际的人,像这种画饼充饥的做法,对他来说是无济于事的。

  【成语故事】

  话说, 乾隆皇帝早朝已罢,群臣纷纷散去,乾隆独把 刘墉留下,对他说:“今日无事,我想和刘爱卿到正阳门以观街景。”君臣说罢,换了朝服, 轻装简从,登上了正阳门。时值初秋,天高云淡,鸽铃阵阵,不远处人流熙熙攘攘。乾隆一笑, 计上心来:“刘爱卿,听说你读书 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你看看下边的人,来来去去,你能数得过来有多少人吗?”刘庸稍加思索后答道:“依臣看,城下来去人虽多,只用二字便可概括。”乾隆捻须问道:“哪二字?”刘庸答:“名利。”乾隆听罢,抚掌笑道:“爱卿可比齐之宴婴也!”

  这个故事虽然是传说,但它却说明了:人的生存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因此 刘墉把熙熙攘攘的人群归纳为只有名、利二人,他的这种见解乾隆皇帝是接受的,然而在历史上也有淡泊名利的人物,那可能就是 陶渊明了。东晋时代的陶渊明虽然诗文具佳,但是官做的并不大,仅是个蓬泽县的小县令。一日,他正在读书,有人通知他:上级到蓬泽县视察,请他去迎候。陶渊明久闻这位上司为官不正,不愿曲意奉承,可又不能不去。于是,他穿着便服去迎候。县衙的人提醒他:“迎候上差须穿朝服。”陶渊明闻之,勃然变色,嘴里 嘟嘟囔囔地说:“哪有那么多的 繁文缛节?为了这五斗米的 官俸,还得伺候为官不正的人,我不干了!”于是,弃官回乡,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哉安闲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他忽然悟到:如果我没有做官的经历,意味着我没有了生活的来源,家无斗室可居,外无富有之亲眷,而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肩无挑担之能,饭从何来?衣从何来?穷困潦倒,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吗?

  有知识的人,尤其是诗人都富于幻想,现实中的生活:战乱、民不聊生,教育了陶渊明,明白了他原来的想法和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为了补救、为了给善良的人们带来一些希望,他创作了那篇脍炙人口的《 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闻、百姓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这篇文章之所以千百年来,长诵不衰,不只是他的文辞华美,而是还因为作者的想象力正是普通人梦境当中追求的生活。当然,这种乌托邦式的想象和‘画饼充饥’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能起到精神医疗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作文   成语典故   素材   1300字   画饼充饥   刘墉   轻装简从   乾隆   朝服   无济于事   不正   熙熙攘攘   悠然   名利   成语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