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草根成名”

  如果说前几年成名的王宝强可以算令每一个草根内心振奋的难得模本,那如今的“草根成名”可谓屡见不鲜――从央视到省级电视台,都争先恐后开办了选秀栏目――好像缺了“选秀”这道“大菜”就做不成宴席似的,弄得娱乐圈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如此的纷扰局面,每一个普通公众又该如何看待呢?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确实大有可为。我们的文化机制无疑需要完善,文化产业应该强化服务理念,为公众提供展示舞台,同时尽量降低门槛,做到舞台面前人人平等。近段时间“钢琴王子”刘伟、“旭日阳刚”组合、“西单女孩”等让每一个人感动的“草根”明星的出现,是新时代令人欣喜的事。他们让公众了解到草根生活艰辛的同时,让人们看到草根的力量――不畏挫折艰辛,执着追求人生,追求梦想。这些形象对广大公众有着良好的激励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成名,体现了社会时代的进步,成为和谐社会“梦想面前人人平等”的有力注脚。

  可是,从整体来看,文化产业貌似“欣欣向荣”的景象里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表面繁荣的背后背负了巨大的社会成本。

  一是疯狂追名逐利和拜金主义思想充斥文化产业,影响社会风气。近几年许多电视节目极度推崇纯娱乐性,低俗化甚至恶俗化现象明显。选手幕前幕后明争暗斗、低俗传闻屡见不鲜,评委公平公正性饱受质疑。某个相亲类选秀节目出现了“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之类堂而皇之的拜金言论。对名利的追求,使许许多多普通的年轻人为搭上成名快车而不择手段,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就拿“凤姐”来说,才艺、学识和长相一样都没有,却拿着厚脸皮当盾牌,以“无耻”红遍大江南北。说什么“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说什么“以我的智商和能力的话,六百年之内不会有第二个人超过我”,还自诩文笔超过鲁迅。如此恶性炒作自我的目的在于成名(不论“香名”“臭名”)。可以说,“凤姐”成名带给现代社会颠覆性的恶劣影响,她的言行对不少年轻人有着负面诱惑力,不少人以为扭扭脖子扭扭腰,再说几句出格犀利甚至张狂无耻的话就可以成名。

  二是刻意追逐成名会引发许多恶性炒作现象,影响文化产业的正常运作。据说“凤姐”现在又忙着给某品牌代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到了甜头,第二个、第三个会继续跟上,相互效尤,形成恶劣风气,会带来恶性循环。到时候不分好歹,什么人都汇集到文化产业大军的队伍中来,“烂芋头”太多会坏了文化产业这锅原本还算鲜香的牛肉汤,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由刻意追求成名而引发的恶性炒作事件越来越多,会一步步侵害正常的文化秩序。

  因此,我们考量“草根成名”现象时,要有理性的态度。一方面,我们不能遏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公众的参与热情,而要以正确的方式和合适的“度”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草根追求成名,应该站在不违背道德法律,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点上,彰显个性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作文   高三   议论文   散文   高中   1200字   草根   屡见不鲜   欣欣向荣   低俗   文化产业   无耻   凤姐   公众   现象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