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灵魂的热爱

  我钟情于瓷,不仅是因为那圆润如玉的外表,更是由于赞赏浴火重生后泥的蜕变。由承载到包容的转身,便是我对她深入灵魂的热爱。

  我喜欢陶,但没有对瓷的情感那么强烈。或许瓷更高端、华丽一些,但最重要的是,瓷是我们名族特有的东西。

  泥的成功,在于可塑,在于浴火,是一类老实人通过专研而取得的辉煌成就。正如邹承鲁院士对高中生的训导:办老实事,说老实话,做老实人!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是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这一壮举已载入史册,成为生物科学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邹院士便是这项工作的主要参加者。

  这项课题是1958年确定,1965年完成,受当时国情的限制,实验设备条件十分简陋,有人问他在那样一个年代,取的科研成就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邹院士回答说:“锲而不舍的精神。不光是那个年代,现在进行科学研究同样需要锲而不舍。”

  正是这种踏实老实的工作,坚持不懈的钻研,才成就了邹承鲁等人将中国的科学事业向“由泥到瓷”的方向推进。正是因为有这种瓷的精神,中华民族才不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正是因为有这种瓷的精神,中国才浸泽出厚积薄发、厚德载物的道理,古老的灵魂才会历久弥新,产生深沉的热爱。

  瓷是美的,也是实用的。既高贵典雅,又可屈身进入寻常百姓家。来自于平凡又归于平凡,人生因此不平凡。

  孙儒泳,浙江宁波人,家境一般,刚上学时成绩并不出众。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孙儒泳与生物结缘,并在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小时候淘气的他,喜欢逮蟋蟀、捉螃蟹、钓鱼玩。如今,他已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科研50多年,在鼠类和鱼类生理生态、鼠类冷适应研究上有重要成就,对我国高校动物生态学教学做出了重大而较全面的贡献。在1987年出版的《动物生态学原理》一书成为我国生态学权威教材之一,其影响几乎扩大到整个华文圈。

  但孙院士还是归于平凡,“做了50多年的教师:大学毕业就留校当老师,留学回国后又继续当老师至今”。他说:“我比较喜欢音乐。工作或学习累了,就听听音乐或歌曲,在音乐声中,觉得全身都可以得到放松。我曾学过钢琴。平时在家里,也经常用风琴给孩子们伴奏娱乐。”

  孙儒泳的事迹便是对瓷的最好诠释。实业救国,舍官逐末的状元张謇;指点江山,退休只去分饼干的邓小平……中国并不缺乏这种瓷精神的传承人。

  老实、拼搏、精美、务实。这瓷器是由中国人创造的,她的精神已植入我们的灵魂。浴火而蜕变,承载与包容,因而产生这深入灵魂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作文   高一   议论文   散文   高中   1100字   灵魂   生态学   锲而不舍   老实人   院士   中国   成就   精神   我国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