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那一天的优秀作文有哪些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夕那一天的作文,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快乐的除夕夜

  除夕夜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怪兽叫作夕,它会在每年的农历最后一天出来作怪,但是,不管谁都会害怕的东西,夕也有怕的东西,是响声、火、红色。后来,人们发明了鞭炮和烟花,还有春联,所以每到每年的农历最后一天,大家都要放鞭炮和烟花,还有门口贴春联,传说夕被鞭炮和春联吓走了,所以每年的农历最后一天就定为了除夕夜。这天不但要放鞭炮还要吃卖油脂。

  今天就是除夕夜了,在大家的门前都贴上了春联,白天不断地有鞭炮的响声。时间悄声无息地从我们的身边走过了,终于到了晚上我们吃着卖油脂,看着外面不断放着烟花,在空中绽放,发出五颜面六色的火光,饭吃好了,我来到了户外,跟着小伙伴们一起放烟花,扔鞭炮,时间又从笑声中闪过了,时间一下子就到了八点多,我回到了家,打开电视,春晚已经开播了,在春晚里,相声、小品、唱歌、杂技等等因有尽有,时间又从电视中闪过了,很快就到了倒计时的时间了,当零被喊响时,我看到了窗外的一缕缕烟花正在绽放,有红的、绿的、蓝的等等颜色多样。

  新的一年到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除夕之夜

  “噼里啪啦```````”一阵阵清脆而热闹的爆竹声洋溢在灯火通明的城市中,一道道绚丽多彩的烟花射上天空,留下一道道淡淡地尾焰,在漆黑的夜空中绽放,如昙花一现,尽管转瞬即逝,但却那么美丽,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每家每户门前都贴着一个倒着的“福”字,左右两边和头顶各贴有一张红纸,上面用黑色大字写了一副朗朗上口的对联,如刘备身边的张飞,关羽,诸葛亮,形影不离,一文二武,配合得天衣无缝。对联看上去那么平平凡凡,可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无限憧憬。

  大年三十这天的晚上,准是一家老人和大人们最忙,却又是最开心的时刻,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女赶回家和父母团聚,一家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时不时开几句玩笑,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屋子里温馨的味道。

  时间一到,一阵香气扑鼻而来,紧接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饭桌,鸡·鸭·鱼·肉·雪花丸子·大白馒头······样样都有。大人们举杯敬酒,孩子们一本正经的座在椅子上,摆出一副正儿八经的味道,可目光却不断在桌上色香味俱全的饭桌上徘徊,不时地咽口水,只等一句“开饭”,便一扑而上,开始狼吞虎咽。

  吃团圆饭,重头大戏便是饺子,吃饺子,馅自然品种繁多,三鲜,虾肉,萝卜一应俱全。不光是馅,还有酱料,我们南方人讲究一个字儿:辣!像伟大领袖毛泽东一天不吃辣就全身无力。酱料必须辣得过瘾,才爽。而北方人则要酸,用醋封蒜等做酱料,对于北方人绝对是最佳的选择。

  吃完团圆饭后,大家一起看烟花,放鞭炮,玩游戏,好不自在。

  除夕在大笑中走来,也即将在笑中离去。天空中已经有了一抹鱼肚白,在黎明的曙光中,新的一年悄然来临……

潮汕的除夕

  潮汕的文化和风俗是多之又多,除夕对于潮汕来说,是一个十分隆重的日子。

  除夕从腊月十五就开始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要清洗得干干净净,潮汕地区的人们把这称之为“采囤”。

  除夕一到,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个必须的、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祭神”。潮汕地区的人们都会将米缸倒满米,再供上两个大柑橘,祈求吉祥如意,来年大家吃得饱,这就是拜米罐。

  拜过神后,人们就动手把大门、厅门、房门等的旧春联都撕下来,再在新春联背面糊上胶水,轻手轻脚地贴上新春联。于是,家中门户,焕然一新。在潮汕春联中,常可见单扇门上贴着一个“春”字。“春”有着两个意思,一方面指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另一方面是说“春”字与潮汕话中的“存”字是谐音,这表达着潮汕地区的人们希望年年有余的美好意愿。

  忙完了该忙的习俗礼仪,一家人就该团圆团圆了。这时,全家人会围着在圆桌边上一起吃团圆饭。吃团圆饭的时候,要说吉利话,小辈的要祝长辈们健康、长寿;长辈的要回礼愿他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等。

  吃完团圆饭后,大人给小孩发上压岁钱。随后,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一直到十二点,这也叫守岁。

  潮汕的除夕夜就是如此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作文   除夕   2000字   潮汕   酱料   团圆饭   除夕夜   春联   鞭炮   团圆   烟花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