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最新预测

  研究XX年高考语文命题走向,不能忽视以下三个背景:

  一是《考试大纲》及各单独命卷省市《考试说明》的变化。《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考纲》的变化之处将一一落实在高考试卷之中。今年现行版的《考试大纲》保持了一贯的稳定,没有变化。

  二是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市在逐年增加:XX年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XX年增加了江苏,XX年天津、安徽、福建、浙江、辽宁加入新课程高考,XX年则又有北京、湖南、陕西、吉林、黑龙江实施新课程高考。新课程高考代表着高考的改革方向,必将对其它命题省市卷产生影响。

  三是认真研究近两年,特别是XX年的高考试题。

  全国卷及其它单独命题省市卷——关键词:“稳定”。

  由于考试中心将命题的重点放在对新课程高考的研究上,加上“现行高考命题方式将逐步被新课程高考取代”,“稳定”就成了XX年高考语文命题的关键词。

  试卷结构稳定,从题目数量到分值都不会有变化。

  1.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考点轮换制;突出字音,成语和辨析语病题仍将保留,这是全国卷及单独命题省市卷的共识,在句子中考查字音字形是其出新的地方;标点符号题应适当关注。

  语运题的题料选择,仍紧扣社会热点和校园生活,同时,注重与教材的勾连;在一道试题中尽量覆盖多的考查点。

  2.现代文阅读。现代文小阅读的选材以社科文为主。社科类文章(论述类文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内容、课时与地位,是科技说明文无法相比的,高考选材以社科类文章(论述类文章)为主,就与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相一致,也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呼应。因此,XX年高考一般科学类文章的选材,将一以贯之地突出当社科类文章的地位,自然科学类文章正逐步淡出命题人的视野。

  文学作品阅读的材料将是名家的非名篇,散文仍将是首选。现代散文语言毛病少,底蕴深厚,文情并茂,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文化品位。这些散文大多是文化散文和哲理散文,有着典范的语言和深厚的艺术功底,能起到良好的导向功能。

  变化之处将是选文主题或体裁的变化。多年以写人叙事类或者状物抒情类散文为主的卷别,应该关注议论随笔类。值得一提的是,明年将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市,如湖南卷,文学作品阅读的选材将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的方向,一是平稳过渡,和XX年的选材相比,并无变化。一是变在先,做铺垫。如,浙江省今年实施新课程高考,其XX年文学作品选取的是一篇外国小说,大为今年高考的选材作铺垫之意。

  3.文言文的选材。全国卷的文言文还将是人物传记,这可能是出于覆盖不同教育水平的省份的考虑。湖南、湖北和重庆卷则偏重叙事性的文言散文。古诗词的选材还是以名家的非名篇为主,对比阅读值得关注。

  4.关于作文

  一是命题形式以新材料作文和标题作文为主。全国卷已连续3年以新材料作文为考查形式。新材料作文因照顾面广,适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考生而备受命题人的青睐。其次要关注标题作文,含比喻义和中性词的标题作文

  二是限制性呈加大趋势。为扭转作文考试多年来赋分极重而效度、信度和区分度并不与其相称甚至有一定反差的现象,近2年不少卷别加强了限制的力度,如湖南卷的限制文体,江西卷指定文体,山东卷提高审题的难度,等等。

  三是命题形式的变化。多年坚持一种命题方式的卷别,如全国卷,将尝试不同的命题形式;有的试卷还将出现选题作文的形式。

  特别提示:认真研读5月10日以后的全国各地级市以上规模的考试卷,并对其中的阅读文本(科学类、文学类、文言文)的作文加以归类,筛选,剔除“百度”中可以搜索得到的。因为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存在与某地市卷选文“撞车”的现象。

  XX年高考语文预测(江西专版)

  研究XX年江西省高考语文命题走向,不能忽视以下两个背景:

  一是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江西省语文学科的自主命题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思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回归语文教材,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命题的基本思路也较为稳定:既遵循考试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既充分考虑全省中学的教学实际又通过能力立意突显高考的选拔功能,既注重与往年试卷的平稳衔接又力图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

  二是三年之后江西将实施“新课程”高考。这两年的过渡问题,尤其是这几年形式的命题理念和命题特色要不要保持、能否保持,是人们所关心的。

  其实,早在XX年10月,命题组曾撰文谈及相关问题:“我们只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去观照和审视上述理念和特色,就不难发现它与新的课标与新的考纲之间在根本原则和基本理念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同时,也不难发现新课标与新考纲为上述理念和特色全面而进一步的体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累’的特色,就很有可能在将来的考试中得到更好的发挥。既然上述理念和特色可与未来的高考原则相符,那么,这两年命题的稳步过渡、防止折腾也就更应当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一、依纲据本,平稳平实

  《考试大纲》和江西省《<考试大纲>语文科实施方案》(《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这是毋庸置疑的。

  平稳平实,首先体现在命题队伍的稳定。命题队伍的稳定,保证了清晰的思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试卷中得以实施。

  平稳平实,其次是试卷风格的稳定,那就是:命题思路清晰,地方特色鲜明;试卷内容贴近教材,试题类型稳中有变;试卷从选材到设题做到反押题和“逃逸”功能强。这些特点其实是在四年的命题实践和评价反思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具体体现了命制试题的基本原则,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又得到教学界、研究界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广泛认同,今年应该会坚持和发扬。因此,命题者不会去拼凑华而不实的所谓新特点。

  平稳平实,更具体地体现在注重从教材或《语文读本》中选材或有直接联系。如,XX年的科技文阅读《太阳风》涉及第二册课本《神奇的激光》,语运题的句式变换材料取自《语文读本》中的《沙田山居》,文学作品阅读中有一选项要求与课本《等待戈多》进行比较;XX年的标点题c项从《语文读本》中的《被民主遗忘的角落》选材,第20题句式变换的语料选自《语文读本》中布封的《天鹅》,保持了从教材中选料的连续性。在对字音、字形的考查方面,江西卷从XX年自主命题开始,“便有意识地注意选取书面的通用词语,且主要是教材中使用了的。”这既是回归教材的具体举措,也是为了引导平时的教学。命题人强调“切不可把课本这个很重要的资源荒废了,应当充分发挥课本作为例子的作用。”今年将保持这一做法。在贴近教材方面,XX年的举措更为突出。名篇句子的补写题和语言知识的字义、字形题等材料全部指向或采自教材,语言运用的标点符号题、仿句题,其语料也加大了采自教材的分量。“可见,命题贴近教材,不是拘泥于教材,不是死扣教材,而是在实践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真知灼见:教学中学会了’例题’,会解同类的题目;语文中学会了例文,也应当会来指导类似文本的阅读与写作。看来,回归教材其实又是回归能力本位。”因此,取材贴近教材、贴近中学生实际,是江西高考语文试卷一个不变的追求;前几年如此,今年命题思路仍然不会变。

  稳中有变,主要是题型的稳中有变。江西省《<考试大纲>语文科实施方案》(俗称《考试说明》)的每一点变化将落实在试卷之中,具体怎样落实,下文将进一步说明。

  二、考试内容,稳中有变

  1.第一大题和第六大题。这两个大题构成了“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板块。先看语基题:

  语基题基本的命题思路将与前几年一致,将只是对部分考点按照《补充细则》作轮换处理。对于字音、字形的考测,将延续了前几年的命题思路,那就是坚持考纲规定的以常用字的音、形为主,并注重教材中出现的有较强表现力的书面语词的考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字形题的考查,仍将保留。因为将其并入作文的基础等级要求(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中,阅卷操作难,可能对作文整体的阅卷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变化之处是可能将字音字形放入一道题中考查。词语题可能将近义词,成语一同放入句中进行考查。语病题将保留,这是全国卷和单独命题省、市卷的共识。标点符号题,命题人强调其重要,“标点符号的优质教学资源荟萃于课本”,但“重要的东西是否年年都考,制题方式是否需要改变,则另当别论。”此话意味深长。江西还没有考查语句的衔接或选用题,应引起重视。

  再说语运题:

  透过近几年江西卷的语运题,我们发现,连续几年设题考查句式转换、压缩语段,这固然和“稳定”有关,也有鼓励平时进行语文的单项技能训练的成份。由于XX年删减了1道题(3分),对于其题型、考查点及分值,都产生较大的变化。从设题技巧,选料及尽可能多地覆盖考查点来看,一材多考,设小题来考查,不失为最佳选择。但不管怎样考查,强调语言运用的环境,从生活和教材中选材,便于试题的赋分和阅卷操作仍是今年语运题考查的主旋律。

  2.第三大题和第四大题。这两个大题构成了“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板块。

  文言文选材将是古代散文。命题人认为,受“史传体”命题模式影响,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及其复习剑走偏锋,盯在单一文体上,忽视其他文体(诗词鉴赏除外),把几千年留存下来又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多少文言华章置于不顾,这种情况已经到了非纠偏不可的程度!文言文翻译的分值在逐年增加(XX年2题8分,XX年3题9分,XX、XX年10分),答题时应注重文意、句意、句式这3个方面。

  古诗鉴赏。选材方面,连续几年选取唐宋诗歌,又是江西籍作者,命题人强调“不是为了刻意‘制造’江西特色”。因此,今年会有变化,似在唐宋诗歌之处选材,才不至形成“命题模式”,方便押题。答题时应避免常见的堆砌套用知识、术语以及乱贴“标签”现象。

  文学常识。从减轻学生识记负担考虑,不会考查过深过繁的内容。梳理教材中的注释即可。命题时在范围上会兼顾到中外作品,同时兼顾机械识记和理解性记忆。诗文默写题,去年的赋分明显提高了,又有意回避了“名句”,收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今年将一如既往的保持。

  3.第二大题和第五大题。这两个大题构成现代文阅读和鉴赏版块。

  第二大题的变化可能是选材的变化。材料从网络中选取,暗含社会热点的社科文应引起注意。

  第五大题为文学作品阅读题。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选材仍将是现当代散文。去年的选材不是往年那种侧重文化、哲理的文章,而是正宗的叙事类散文,今年可关注议论性散文,名家的非名篇,与教材相沟连将是所选文本的主要特点。二是设题注意局部与整体赏析、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赏析相互结合。三是可能设置既体现新课标精神又方便阅卷操作的“限制中的开放题”。

  4.关于作文

  命题人曾撰文指出:高考作文直接而首要的目的与功能是检测和区分考生的综合写作水平,无论什么命题形式,都应以此为指针,其高下低劣也应以此为衡量标准。

  XX年江西卷的作文题,一是加大了限制性,二是突出了新颖性。由于多角度、多方面的限制,学生只能“带着镣铐跳舞”,实实在在地写临场作文,真真实实地表现自己的写作实力和综合素养。这样一来,作文考试多年来赋分极重而效度、信度和区分度并不与其相称甚至有一定反差的现象得到一定的扭转,对高校选拔不同层次的新生贡献度有所提高,很好地实现了高考作文的主要目的和功能。同时,对多年来几成顽习、积重难返的套押、宿构之类作文练习方术具有“粉碎性打击”的效果,从而有利于平时的作文教学回归到扎扎实实的能力训练上来,有利于恢复正常的教风和学风。

  多年来的话题作文,大家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上的定势或误区,以为高考作文一定要在“写什么”上放得很宽,考生才能有话可说。殊不知,这正是套押宿构得以滋生、蔓延的温床;殊不知,在“写什么”上收紧“瓶口”,突显“怎么写”的权重和分量,考生不但同样有话可说,更能真实而自同地说,从而有效地保证作文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我们认为,好的作文题,应该有以下几个标准:一是题目要让几十万考生同时入题,有话可说,因此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为防宿构、抄袭,要有适当的限制性。高考作文题目的命制就是在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矛盾中寻求一个平衡。三是让人“猜不着”,有反猜题、押题的功能。

  近两年江西卷的命题理念启示我们,XX年江西高考作文命题将限制文体,还会在“写什么”上收紧“瓶口”,以突显“怎么写”的权重和分量。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乃至续写,都有可能。因此,有必要回归到进行踏踏实实的文体训练等写作能力训练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作文   素材   写作指导   5100字   语文   字音   文言文   江西   字形   新课程   命题   试卷   散文   教材   最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