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写作“A计划”突围方略:感受读书滋味

  XX中考写作“a计划”突围方略:感受读书滋味

  热点考点对接

  读书是一种爱好,一种品位,更是一种责任。读书长智,读书达理,读书明德。课标要求“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读书要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要学会“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些也是中考的考点。

  写“读书”的话题,从议论角度讲,可写怎样区分书的好坏,读书有什么好处,怎样正确地读书。从记叙角度说,可以叙述自己读书的经历,或者写读一本好书后给自己思想上带来的后果,或者写如何鉴别选择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书,等等。“读书”话题涵盖的基本观点或主题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读书有益,读书要善于运用,书籍是最好的朋友,书籍陶冶我们的情操。

  满分作文展示

  我 与 书/ 山东滨州一考生

  我爱书,特别是好书,爱它那行云流水般的通畅,爱它那天高云淡般的深邃。应该说,每一本出自不同作者的书,都自有独特的风格,或深沉、或轻快、或伤悲、或欢愉。但无论怎样的好书,都能带给你感官与心灵的愉悦。犹如夏日里的一杯雪水,彻骨的寒冷过后便是无比的清凉。

  我曾经随着三毛走遍撒哈拉沙漠,听她对我叙说她与荷西之间的种种故事,于是我陪她痛哭流涕;我也曾走进安妮的世界,感受着她的惊悸、无奈与绝望;我看见大观园的雪一片片飘落,听见辕门外撕心裂肺的啼哭与痛苦的呻吟……这时我已不是我,我甚至完全忘了自己的存在,只有当我尽兴归来,才感觉一具躯壳坐在案旁。

  有人说我太过于痴迷。痴迷又怎样?书中自有一种在现实生活里无法体味的意境。那种“山如黛,月如钩”的静谧,那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悲凉,那种“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萧条。这些,难道在高楼林立的今天还能找得回来?一个人的品性、修养,总能被书所熏陶。当然,不是指现今畅销的言情、暴力小说。人们常说的书卷气,那不是配副眼镜,怀揣一本砖头书就能装出来的。那种气质与风度,使他的言行、谈吐,乃至于小小的动作都充满魅力。人们以金钱、地位来衡量一个人时,总把学者放在很低的位置。可是,穷得除了钱就什么都没有的人又怎么能与满腹才气的学者们相提并论呢?

  我一向反感所谓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干钟粟”,也不赞同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论调。读书只是一种兴趣,一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我们这个生活以外的世界,没有国界、年代之分,从而在里面找到无穷的乐趣。为何非要把读书看成是跻身显贵的踏板呢?在那些人眼里,读书学习只是为平步青云、走上仕途所使用的工具。而书也丧失了其本身的意义,变得肮脏不堪。

  心痛又有什么用?我依然可以热爱我的书,何况那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想法。我对追星、赶时髦,或是什么电子游戏没有丝毫兴趣,只要一个小小的书房,一个小小的案台,一杯微温的清茗,还有一本好书,就足以让我乐不思蜀,自得其乐。

  外面的吵闹喧嚣又“何有于我哉”?

  书,毕生的至爱,让我拥有了一份最恬静的情感和一个最原始的兴趣。

  精彩片段采撷

   奶奶说:“人生是一本书,上面每一个字都是你的脚印。它是一本永远没有句号的书,只有不断追寻这个句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于是,我开始学会微笑……树林里回荡着我的笑声,池塘里也倒映着我的笑脸。可奶奶说:“孩子,你见到的还只是人生书本的序言。”

  我又慢慢地开始学讲礼貌……奶奶看见我的变化,笑眯眯地说:“孩子,你翻开了人生的又一篇,可是,这还只是人生的一个顿号。”

  后来,我看到一篇关于雷锋的文章,我开始学习雷锋,扶盲人过马路,给老人打扫房子,帮迷路的小孩找妈妈,把倒下的树苗扶起。奶奶拍着我的肩膀说:“你终于找到了人生的逗号!”

  进入中学后,我又去学如何珍惜友谊,用真诚的心去建起友谊的桥梁,互相分享对方的快乐,默默分担对方的忧愁。可奶奶平静地说:“这依旧是个逗号。”

  回想自己这些年的变化,我理直气壮地对奶奶说:“我已经给我人生的书画上句号了吧?”奶奶说:“孩子,其实人生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需要你顽强探索、不断追求。现在你虽然没有获得句号,但赢得了可敬的感叹号!”

  (湖南益阳一考生《人生的句号》)

  写作借鉴与创新

  《我与书》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全文以抒写读书的乐趣为主旨,联想广泛,既有对读书之趣的具体描写,又有对功利主义的读书目的和拜金主义的社会风气的批评。全文内容丰富,形散神聚,紧扣“好书和我的成长”的话题。

  《人生的句号》通过新颖的比喻、深刻的立意和精巧的构思使文章获得了满分。作者将人生比作一本书,用自己追寻人生句号的经历展开情节。从“顿号”、“逗号”到“感叹号”的变化,真实地反映了作者思想的逐步变化与进步。人生这本无字的书让作者成长成熟,精巧富有创意的构思与富有哲理的寓意融为一体。

  拓展训练设计

  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朋友是做地质工作的。一次。朋友说——这次勘探,我们请了一位山民做向导,没想到天气不好,向导也迷了路。要命的是带的水喝完了。地图上标志这座山里是没有河的,连一条小溪也没有。这可怎么办呢?我们问向导,向导说不用急,“森林里最多的就是水了。”“水在哪?”我们问。他指了指不远处一洼肮脏的泥坑,那里聚着一些水。可那水太恶心了。向导没有理会我们的表情,自去采了一束草,把草编成碗的样子,开始往饭盒里过滤那洼水,过滤了几遍之后,水渐渐地清了,放了两片饮水消毒片,水果然就能喝了。这是他告诉我们的第一种取水的方法。晚上在进帐篷之前,我发现他把塑料布一张张地撑开,在树干上吊住四角,早上,每一张塑料布里就都聚满了露水。这是第二种。

  要是不到取露水的时候,也找不到水洼,他就找那些树干很粗树叶很大果实很多的树,用刀在树身上挖一个洞,就会有水很慢地流出来,那些水应当叫做树汁吧。除了这些,他给我们提供的水源还有野仙人掌、野麻竹、野丝瓜……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的向导让我震惊了。原来,我们以为根本无法寻觅的东西,却是这样地处处留踪,处处有源。

  读了上面这个材料,你想到了什么?文中的朋友应是读过很多书有很高文化的知识分子,但面对找水的难题时,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山民解决了这个问题。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提供的材料可用可不用,但要求写的文章与所提供材料的意义相关。

  2.大约XX年前,我在一家电话推销公司作为业务员接受培训。主管有一次在培训课上用图诠释了一个人生寓意。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在一个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辆汽车、一些朋友。

  主管说:“这是你的舒服区。这个圆圈里面的东西对你至关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还有你的工作。在这个圆圈里头,人们会觉得自在、安全,远离危险或争端。”

  “现在,谁能告诉我,当你跨出这个圈子后,会发生什么?”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一位积极的学员打破沉默:“会害怕。”另一位认为:“会出错。”这时主管微笑着说:“当你犯错误了,其结果是什么呢?”最初回答问题的那名学员大声答道:“我会从中学到东西。”

  “正是,你会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当你离开舒服区以后,你学到了你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你增加了自己的见识,所以你进步了。”主管再次转向黑板,在原来那个圈子之外画了个更大的圆圈,还加上些新的东西,如更多的朋友、一座更大的房子,等等。

  “如果你老是在自己的舒服区里头打转,你就永远无法扩大你的视野,永远无法学到新的东西。只有当你跨出舒服区以后,你才能使自己人生的圆圈变大。你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更优秀的人。”

  (摘自《环球时报》,作者:【美】布伦达·乌尔巴奈克)

  这段材料对我们读书也很有启发,请以“读书与成才”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立意与文体自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作文   素材   写作指导   3200字   句号   逗号   圆圈   方略   向导   中考   奶奶   滋味   东西   计划   材料   人生   作者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