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成语故事

  导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用来比喻看问题时立场、观点不对头,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拿局部当整体,把表面现象看作本质。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汉语注音】: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成语出处】:鹖冠子《鹖冠子·天则》:“失耳之主聪,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成语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一片叶子挡住了眼睛,连前面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被眼前的细小事物蒙蔽,看不到大处和远处;也用来比喻看问题时立场、观点不对头,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拿局部当整体,把表面现象看作本质。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近义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见泰山、一叶障目、以偏概全、雾里看花;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反义词】:明察秋毫、洞若观火、了如指掌;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穷书生看到《淮南子》里有这样一段:“得到螳螂捕知了的时侯用来遮蔽自已的那片树叶就可以用来遮蔽自已的身体。”于是他就经常到树下等,想得到那片树叶。有一天他终于看到螳螂拿着树叶准备捉知了,结果他去摘叶子的时侯不小心叶子掉了下来,这时侯他分不清楚是哪片树叶了,于是他把树下的叶子全都扫回去,到了家里一片片的试验并问他的妻子能不能看见他。他的妻子开始回答他看得见,多试几次厌烦了便说看不见,他高兴极了,便带着这片叶子进城随手拿别人的东西,后来被县吏抓起来押到县衙里,县官审问他的时侯听他说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县官听了觉得很不可思议又觉得很好笑,最后县官还是没有治他的罪把他放了。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例句】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只是我同他略谈数语,也看也他正像一般读书人一样,看事半明半暗,有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毛泽东《论持久战》:“他们或则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造句】

  因为有一些网络举报失实,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网民们稀里糊涂的就发表了很多负面的评论。

  私立学校为了升学率对学生们进行天经地义式的强化教育,结果导致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作文   素材   成语故事   1100字   不见泰山   淮南子   冠子   县官   支流   螳螂   比喻   树叶   叶子   现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