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技巧:语言通顺

  高考写作技巧:语言通顺

  一、语言规范

  在写作中,语言规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适用范围的大小和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意生造词语;二是造句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用方言、俚语。

  二、语言准确

  有些看法,要表达得十分准确才行。“我认为”“大家都这样看”“一部分或者说是一小部分人的不良行为”“从全局看是好的”“这只是一个人或少部分人的看法”“不是有不少人这样去干吗”“我愿意这样”等等,是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能以偏概全,把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强加到全体人员身上。有些说法还应婉转。比如下面一段文字:

  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些真实的意见——当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啊!

  这段文字中,考生把握分寸就比较好,“有些不太合适”“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两个“有些”准确地界定了“牢骚”的特点,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牢骚”的弊端。这就是语言准确的体现。

  三、语言连贯

  要做到语言连贯,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文章中的每段文字,都要统一于一个主题,围绕着一个中心;二是一段话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开依次排列,也可以凭借语法手段(如关联词、方位词、数词、代词等)或修辞手段(如排比、对偶、层递等)来组合各个句子;三是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如用主语承前省略、代词呼应、选用关联词语、适当重复上下文的内容等方法,确保语言呼应;四是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语句,避免由于思维速度高于表达速度而带来的中间环节被省略的“跳跃”现象。

  四、语言得体

  要达到语言得体的要求,一要注意表达对象。“心中要有读者”是写作的重要原则,如果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语言的运用就要考虑到这一限制。二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文体:记叙性文体讲究以情动人,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要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讲究以理服人,以阐述、议论为主,语言要严密概括;说明性文体讲究以知授人,以解说、说明为主,语言要准确简明;应用性文体讲究以事告人,以叙述、说明为主,语言要平实简洁。

  五、考场作文“语言通顺”有窍门

  窍门有二:一是多写短句。考生由于表达能力有限,用长句一般不容易表达清楚,而短句把握起来则容易得多。二是写完后多读几遍。许多考生对语言的理性分析能力有限,但语感相对好一点,事实上,只有自己读来朗朗上口,语言才可能是通顺明白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作文   高考   指导   高中   1300字   通顺   连贯   语言   代词   文体   句子   词语   考生   讲究   准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