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成语故事

  抱残守缺比喻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小编收集了关于抱残守缺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出处】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释义】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故事】

  刘歆字子骏,西汉时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年少时以精通诗书和善于写文章为汉成帝召用,拜为黄门郎(内廷侍从官)。嗣后与父亲共同掌管校勘和整理典籍,广泛研究各种学术。

  汉哀帝即位,刘歆继承父业,总校群书。在校斟工作中,他阅读了许多秘藏的古籍,发现了一本古文《春秋左氏传》,大为爱好。

  当时丞相史尹咸与刘歆一起校勘经籍,对《左传》很有研究。刘歆跟随尹咸和丞相翟方进学习了《左传》,并经过自己刻苦钻研,精通了《左传》的义理。

  《左传》多古语古字,一般学者只是用作训诂(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而已。刘歆研究的方法不同,他用《左传》解释《春秋》经文,把章句义理阐发得比较明白。因此他建议为《左传》等古籍建立学官。

  汉哀帝知道后,就叫刘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左传》等一批古书的义理。诸博士不同意为《左传》等建立学官,都不肯讨论研究这件事。

  刘歆对诸博士不肯参加讨论的态度很气愤,给管博士的太常发了一封公文,论述了历代以来,由于政府实行禁止私家藏书的法律,致使学术濒于灭绝,国家有大事往往暗昧不知,危害不小。

  在公文中,刘歆指出了诸博士抱残守缺的原因。这些博士因陋就寡,没有真正的`学问,怀着害怕别人识破他们的私意,没有服从真理的公心,所以宁愿因循守旧,而不肯探求新的学问。由于言词痛切,引起博士们的怨恨。

  刘歆因此遭到众儒诽谤,得罪了执政大臣,不得不请求哀帝放他去做地方官,以免被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作文   素材   成语故事   800字   抱残守缺   哀帝   公心   义理   左传   丞相   古籍   学问   保守   博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