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忍让的议论文论据

  关于忍让的议论文论据:

  论点

  忍让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

  忍让是具有良好修养的表现。

  对无关大局的小争端,互相忍让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对坏人坏事绝对不能姑息忍让。

  忍让不是无原则的退让。

  忍让待人需要有宽阔的胸襟。

  忍让比一时的逞强更能使人得到成功。

  忍让的人通常具有长远的眼光。

  忍让不等于纵容。

  忍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名言

  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

  在人生道路上能谦让三分,就能天宽地阔。——卡耐基

  独立于万物之上,乃为有志;能屈于万人之下,乃为有养。——周亮工

  识高则量大。 ——程颢

  犯而不校。 ——曾子

  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蜀子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礼记》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三国志》

  礼让一寸,得礼一尺。 ——曹操

  成人之美,君子贵焉;攻人之过,君子愧焉。 ——班固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弘一大师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邓拓

  只要一个人的内心是纯洁的,那么上帝就会在他的内心定居。 ——列夫·托尔斯泰

  心胸狭窄的人不会快乐,心胸狭窄的最简单的定义是太过分的专注于个人的利益,而容不下别人的利益。——罗曼·罗兰

  在争端来到眼前时,最好隐忍,这样,温和才能关闭纷扰之门。 ——萨迪

  不让古人是谓无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金缨

  争吵是一种两个人玩的游戏,然而它是一种奇怪的游戏,没有任何一方曾经赢过。

  ——富兰克林

  典型论据

  将相和

  ——为长远利益而忍让

  廉颇 , 是赵国的大将,勇猛过人。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立了大功官拜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屡次想羞辱蔺相如,而相如却每每避开。有一次,蔺相如坐车出门,远远地望见廉颇的马车,他赶忙绕道而行。等到临朝,为了不和廉颇争位次的前后,相如也常常推病不朝。这些忍让的行为使蔺相如的门客们羞辱难当,纷纷提出辞职。相如就说:“诸侯不敢进攻赵国,是怕我和廉将军,现在如果两虎相争,则必有一伤。我不是怕他,而是先国家后私仇啊 ! ”廉颇听后大受感动,于是“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睦,赵国争霸诸侯。

  张良纳履

  ——小处忍让,大处得益

  据《史记·留侯世家》载:

  张良曾在下邳桥上散步。有一次,一位穿粗布短衣的老人来到张良跟前,他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 ! ”张良气得想揍他,但看他年老,就耐着性子到桥下把鞋取来。老人又要他帮忙穿上,张良又跪着给他穿了。然后,老人就笑着走了。过了一会儿,老人又回来了,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五天后天亮,在这里和我会面。”张良答应了。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来到桥上,老人已先到,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迟到,为什么呢 ? ”他转身就走,说:“过五天早点来。”

  五天后,刚鸡啼,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迟到,为什么呢 ? ”他转身就走,并说:“过五天再早点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未到半夜就到了桥上。一会儿,老人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老人拿出一本书,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后应验。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老人没留下别的话,就这样走了,再也没出现。

  早晨,张良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作文   时事论据   素材   1400字   论据   渑池   谷城   富兰克林   议论文   桥下   争端   诸侯   君子   利益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