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友谊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不可避免地要与形形色色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不断地受他人影响并影响着他人,于是,在日常的交往与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便构成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因而,一种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国籍,不受空间所限制,不同于父母子女间的亲情,男女双方间爱情的情----友情也就应运而生了。  
 
  友情就是友谊。关于友谊,人们这样给它下定义:友谊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是建立在利益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持久的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友谊,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友谊是不一样的。小时候的友谊是建立在外部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那时候,因为还不懂得真正的友谊应该建立在相互帮助和平等对待的基础之上,因此,友谊双方易聚又易散。慢慢长大之后,有了一定的集体生活经验和认识能力,才会认识到友谊是一种持久和共享的关系,因此,这个时候选择朋友就会考虑到对方的兴趣与个性是否与自己能够达成共鸣,一旦这种心理能够得到协调,就会促使友谊双方的交流,形成友谊。  
 
  友谊的基础是互惠。真正的友谊是双方心灵上的互惠,也就是具有依恋性质的关系。友谊的双方会从平时的交往之中,汲取对方的优点与长处,使彼此的兴趣与个性等更加完美,从而使双方的友谊能够正常的保持下去。需要注意的是,双方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朋友毕竟不是你自己,过度亲密的、频繁的交往,会使双方的友谊出现危机,走向极端。物及必反这一条普遍应用的真理,同样适应于友谊。  
 
  友谊不受年龄的限制。同一年龄阶段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只要彼此趣味相投、彼此欣赏,就有可能成为生死之交。多年以前,曾流行的“男女双方不可能出现真正友谊”的说法,经过大量事实证明,也已经被推翻。并且还有可能发展成为建立在友情之上,徘徊于爱情之间,略带一些亲情的“第四种情”。因此,空间距离、国籍等因素从很大程度上讲,都不会阻碍友谊的形成与发展。  
 
  朋友不在多而贵在真诚。古人云:得一知已,此生足矣。又曰:士为知已者死。这都是“不在多而在诚”的体现。真情像酒,愈久愈浓。假意则经不起气候与时间的考验。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就友谊这个问题就曾发表过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你绝不会一看见互相爱抚嬉戏的小狗便说没有比这更友好的了吗?只要在他们之间丢一块肉,你就可以明白他们之间的友谊究竟是什么。”精妙绝伦,一针见血!  
 
  关于友谊的话题,还有很多很多。关键在于:从生活中一点一点的去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作文   初中   初一   文学   1100字   友谊   古罗马   国籍   互惠   持久   亲情   兴趣   友情   关系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