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七天如何复习

  在高考最后7天,首先应做一些小题目和容易的题目,使自己心情平静,同时巩固概念。要做一些常规的题目,复习一些主要定理的变化类型。

  许多学校在高考前给考生放假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有的考生彻底放松,整天睡懒觉、看电视,意志松懈。进入考场后,精神很难集中,自然考不出好成绩,分数甚至比模拟时要降一个档次,往往造成终身之憾。而有的考生则给自己不断加压,不停地背书做题。希望自己能在题海战术中蒙到高考题目。而在考试时往往紧张过度,大脑一片空白,连自己平时会做的题目都不会了,或者精力不支,不能很好地完成整个考试。

  在高考最后7天,首先应做一些小题目和容易的题目,使自己心情平静,同时巩固概念。

  其次,不应强迫自己记忆一些难度比较大、比较容易混的东西,所谓临阵磨枪,主要是要磨最常用、最拿手的“枪”。考试前要做一些常规的题目,复习一些主要定理的变化类型。对于自己有把握的题目,要确定到时一定会拿分。而不要对高考试题中会出现哪些题目,有过多的猜测和不必要的忧虑。

  最后,每天适当做一些难度适中的模拟试卷。这是自己给自己模拟,不是为了专门查漏补缺,而是为了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熟悉考试题型,体会做题的思路,不会因为十天半月没大量做题而感到生疏。

  许多考生对在高考前几天还要做模拟试卷感到不理解。这种练习比如一匹好马在经过多年艰苦的训练而达到良好的状态,就要到比赛前,不能就把它关在马厩里,要让它每天都要小跑训练,达到最好的运动状态。又比如一块烧红的铁块,就要锤炼成钢,这时不能把它完全放到冷却,而要反复地用凉水淬火,好达到一定的硬度和强度。

  这两个比喻也许不恰当,因为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但考前复习“外松内紧”,到了真正考试的时候,可以立刻进入状态,使多年的辛苦取得应有的成绩。

  “十几年的努力,就看这最后的冲刺了,关键时刻可千万别掉链子。”眼看高考一天天逼近,许多考生及其家长都会有诸多顾虑:怎样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备考环境,如何让孩子的营养得以更好的补充……对这些顾虑,专家指出,考生保持最平静的心态,饮食保证有规律是最重要的。

  心态要保持平静

  许多考生遇到重大考试就会紧张,甚至出现焦虑不安、烦躁、食欲下降等症状。为此,专家提出,考生要尽量放松,心态要平静。

  专家介绍,每年高考前,都会有不少考生前来咨询有关心理调整的问题。不少考生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心理不稳定,而造成考前学习状态不佳的现象。因此,摆正考生的考试心态非常重要,而此时,考生家长在对孩子的心理上给予的安慰就尤为重要了。家长不要给考生施加心理压力,不要给孩子制定考试目标。要知道,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全部,不管考得如何都要以平常心去对待。而同时,考生也一定要对自己增加信心,只有自信在考试中才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此外,保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专家提醒,考生千万不要熬夜,要给自己制定作息时间,生活要有规律。熬夜复习只会适得其反,也更易造成心理压力。专家指出,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许多考生总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复习得还不够全面,因此彻夜通宵,殊不知,由于过度进展许多考生会造成失眠、精神不好、没有食欲等症状,这样对考生在考场上的发挥非常不利。因此,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建议考生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考生临场发挥出最佳水平的有效保证。

  饮食要以清淡为主

  许多考生家长都会为孩子考前的饮食犯愁,想尽办法为孩子买各种营养品吃。专家介绍,最好的办法就是保证考生考前的饮食规律,多吃清淡、含蛋白质高的食物,而不少保健品的营养价值并不高,所以应少吃或不吃。专家说,由于考前需要大量的紧张复习,因此考生在平时的饮食中要多注意食用一些含有蛋白质、维生素量高的食物。比如,维生素b有助于加强记忆,钙元素有助于稳定情绪,胡萝卜和鱼等能为大脑提供更多营养。要多吃清淡的菜肴,食物不要太油腻,以防肠胃不消化,太甜、太咸、太刺激的食物也要少吃。

  专家说,考生饮食的原则要顺口、卫生。多吃牛奶、鸡蛋、豆制品、鱼类,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吃些羊肉、牛肉也有助于增加营养,但要适量,特别注意的是肥肉要少吃或最好不吃。此外,为了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有条件的话,应保证考生每天1斤的水果和蔬菜量,这些食品在选择上要保证新鲜的,有颜色的。同时,洋白菜、西红柿、柿子椒、菠菜、胡萝卜等蔬菜也可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总之,考生平时的饮食习惯不要改变,可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改动,但不要做太大的调整。

  专家建议一日三餐的饮食安排:早餐:多吃一些体积小,热量高的食物,例如:面包、花卷、鸡蛋、火腿等,牛奶、豆浆内可加些糖。

  中餐:饮食的原则是不要过饱,多吃些鱼肉类、清淡类的蔬菜。

  晚餐:要吃些易消化的食物,例如:汤面、馄饨等食物。此外,睡觉前也可喝杯饮品以补充营养。

  以平常心迎接高考

  金智心理培训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杨雁玲认为,高考即将来临,考生及家长紧张和焦虑都是正常的。这时候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以平常心看待高考,“尤其是家长,在转变态度的同时要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要想减轻学生的心理焦虑,家长首先要明确,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更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强调高考的绝对性”,杨雁玲说。她还提醒家长,要做到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举动、避免孩子身染疾病的同时,在言语和行为上还要引导孩子以平常心态对待高考。家长应鼓励孩子在考场上要有信心,以便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也要帮助孩子做好考试失利的最坏打算。她认为,在一旁用眼睛默默观察,给孩子自己调节的机会和时间,远比苦口婆心的劝导、喋喋不休的叮嘱要管用得多。

  考前过度紧张焦虑是大忌。过度紧张会使人难于集中精力,头脑迟钝,学习效率低下,解题思路不开阔,分析能力下降。

  造成考生考前过度紧张焦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自尊心过强,担心考得不好会受到别人的讥笑?是期望值过高,怕达不到目标而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信心不足,缺乏必胜的信念?

  高考不仅是智力与知识的竞争,更是心理素质的比拼。在高考冲刺期,考生更要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证高考复习的顺利完成,才能在高考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达到预期的目标。考生与其被这些外力所压垮,不如站起来向不良心态发起挑战。笔者建议考生及时调整心态,克服急躁心理,排除过度焦虑;积极自我暗示,制订详细复习计划并努力完成;少做难题,树立自信心,不与别人攀比,调整不切实际的目标,根据成绩合理定位;加强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交流,释放压力,舒缓心情;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以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到备考复习中去。

  “行百里者半九十”,高考前的这段时间对考生来讲弥足珍贵。就算平时学习没跟上,就算出现了一定的焦虑症状,现在还有时间补救,还有时间调整。只要我们放松心态,坦然面对,不看重结果,但求从学习中感受快乐,说不定会出现超出你预期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作文   素材   写作指导   2900字   考前   焦虑   考生   题目   心态   紧张   家长   饮食   孩子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