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韵

  五岳都有其各自的神韵。比如,恒山凭其闻名于世的悬空寺成就了荒凉壮观之神韵;嵩山凭其成为武学圣地的少林寺塑造了阳刚之神韵;在我心目中,华山也凭小说中的“华山论剑”镀上了高耸神秘的色彩……那么,何为泰山之韵?作为五岳之首的它,是具备了另外四岳的所有神韵,还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渐渐地,我拔开了那层厚重的云雾,一座真实的泰山展现眼前。

  爬山之坚毅

  上方永远望不断的石阶、下面一成不变的青灰色石块、周围依旧苍翠的松柏构成了爬山之旅的三大风景。也许有人说爬泰山有一种登天的感觉,那么我说“难于上青天”,如果你感到这是一种拜见中国文化的最高峰的过程,那么我一点也不会惊奇这是一种“朝圣”的感觉。你看,那行人、游客通红的脸颊上的一串串汗珠;你听,那手中同样的红色拐杖敲打石阶发出的咚咚清响;你看,那挑夫肩上被货物压弯了的扁担;你听,那风儿呼啸过万古不变的松柏的呼呼声响。行人坚持着,挑夫坚毅着,松柏坚守着。累了,倦了,寂寞了,坚毅让它们支撑下去。忽然想起,这经过了两亿多年的块块巨石不也很坚毅吗?这亘古屹立的泰山本身,它不也很坚毅吗?

  景致之壮阔

  我实在受不了攀登的艰苦和孤寂,于是踏上了很厉害的缆车,从中天门(山腰)到南天门(山顶),只要12分钟。但当被人装进笼子并悬挂在高空一根“纤细”的线上时,一股恐惧袭上了心头。但看下方,n米以下的山谷被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三角形,绿色的三角形,覆盖了所有视线可及的地方。不整齐吗?也许是,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那种苍翠的绿色好像蔓延开来,到天到地,到我的心里。抬头看天,上面是云?是蓝天?这也不重要。那种并不深也不妖艳的蓝此时沉沉地压在头上,压在心上。刹那间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头顶是天,身下是地。在树与云中间,在天与地之间,就是壮阔的泰山。

  脚下终于踏上了坚实的硬地,不,其实是山顶,是海拔1000余米的山顶。不知是何时,把云也甩在了身下。在山顶上望,在下面很近的地方,有一层不知深浅的云层,如此洁白,如此沉静,仿佛新生婴儿安稳呼吸的那种感觉。云向远处蔓延开来,直到一条明刻的交界线阻隔了云与天,白色与蓝色明明白白地分开。在身前,有一个尖尖的亦真亦幻的山顶在茫茫云海中崭露头角。顿时心中的污泥仿佛洗净,空灵起来。也许南天门以上真是神仙国度,那种安详,那种壮阔,“此景只应天上有”的诗篇依稀浮现脑海。在车上看到的黄绿相间的山体,绵延起伏,宛如一条安详而又似乎随时都会一跃而起的苍龙。这就是壮阔的泰山。

  融合之融合

  先是文化的融合。泰山,以博大的胸怀融合了在此供奉的佛、道、儒的神和信仰;以博大的胸襟融合了碑文上的各种笔锋,有秀丽的正楷,有毛泽东苍劲的字迹,举不胜举;以博大的度量融合了帝王华贵奢靡的封禅大典、民间流传的祭祀和锁住厄运的小金锁……

  然后是文化与自然的融合。在下山的途中,因为不甚劳累,我开始观赏起沿途的风景。我猛然发现,有些苍劲的字迹刻在与泰山同岁的山石上,苍劲中更显苍劲,红灰相映,还增添了几分寂寞与凄凉,引人无限遐想;有些娟秀的小字也跃然于巨石之上,苍劲反衬秀丽,相映成趣。字与石,石与字,文化与自然,融合。还有一处小瀑布,后面的山石上有几个大字。一缕白色的瀑布挂在红字之前,像一层水帘,将字掩起来,让字时隐时现地跳动在你眼前,让文化沉淀在自然之中,融合,融合。

  离开了泰山,带走了几分泰山之韵,留下了几缕留恋与感悟。

  其实,万物都有它的韵,只是人们不知道,或没有特别地去感受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作文   初中   初三   九年级   写景   1500字   泰山   南天门   角形   苍劲   壮阔   松柏   神韵   坚毅   博大   山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