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荔枝的故事

  是啊,我们真应该想一想:“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也许我生长在农村,对外界接触有限吧,我切实感受到了“民生改善”的变化巨大;不是么,这从我家吃荔枝的故事上就可略见一斑……

  暑假时买了二斤荔枝,一家三口吃两天还没有吃完。当我要把剩下的两颗荔枝扔掉时,爸爸阻止了我,给我讲了他向学生家长讨要荔枝的故事。

  爸爸是个教师,素来有两袖清风的好口碑,怎么能向人要东西呢?我蛮有兴致地笑着听,可后来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那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爸爸刚刚从地垄沟爬出来,有幸参加了教育工作。由于对工作的无比热爱,他刻苦钻研、认真备课、搜集丰富的材料,把一篇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形象诱人,那些像爸爸一样从未见过荔枝的北方学生,不禁口生津液,都心驰神往于荔枝的甘甜……

  说来也巧,爸爸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就在讲完课一周后的家访时,他居然看到而且尝到了荔枝。

  原来,学生冯艳萍的爸爸当客运站的站长,可以说是学校所在那个小镇中交际最广、神通最大的人。他听女儿说学“荔枝”一课中,老师讲荔枝如何如何地好吃,就专门让在海南的战友托人空运捎回了几斤荔枝。当知道期中考试后要家访,就特意留了几颗让老师也尝尝鲜。

  可能是因为“挡不住的诱惑”吧,爸爸居然一改矜持,忘记了自重,不仅吃了一颗,还仰着脸向人家要了两颗。爸爸解释说,要荔枝并不是为了满足口福――其实,他半点也没有体味到苏轼吃荔枝时那种“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享受和神韵,真正的目的只是为了在第二天骑自行车往返300里,能让自己那已经年逾古稀的父母在他们有生之年知道荔枝啥样,尝尝荔枝啥味。

  说到这儿,只见爸爸先是长叹了两声,接着又说赶上了那个年代,自己因为两颗荔枝就违背了“当教师要两袖清风,决不拿学生一针半线”的誓言,居然向人家讨要了东西……之后爸爸竟是一脸的无奈和凝重,眼睛直直地看着爷爷和奶奶的遗像,再就什么话也说不出了。

  听完爸爸的讲述,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他那复杂的心情,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爸爸所以向人讨要荔枝,完全是为了爷爷奶奶,是身为中华男儿应该努力去做的;我不觉得爸爸做错了什么,那只能是当时经济状况下所产生的畸形而美丽的行为罢了。唉,物质生活条件,直接影响着精神文明啊!

  如今不同了,连三岁的孩子都认识荔枝、吃过荔枝,也决不会再有教师放下矜持向学生家长讨要荔枝了。究其原因,不言而喻:这是时代前进、经济发展、中国的民生改善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作文   高三   议论文   散文   高中   1100字   荔枝   垄沟   两袖清风   家访   矜持   中国   学生家长   爸爸   教师   故事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