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窑洞冬暖夏凉,更接近自然,更益于身心健康,你的家乡有窑洞吗?下面是美丽的家乡窑洞作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作文一、家乡美丽的窑洞

  我的家乡在黄土高原上,这里的风光虽比不上南方的秀美,但是也有它独特的一面。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独一无二的窑洞。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虽小,却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土窑洞是早些人的住所,现在人们住的窑洞大多是砖石结构的。从远处看,一排排的窑洞依山而建。掩映在一片片的枣树、梨树和一些不知名的果树丛中,成了我们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的顶部凿成弧形,这种结构经久耐用,住在里面冬暖夏凉、非常舒适。

  走到近处,我看到它的窗户是半圆形的,却用雕工精致的木条隔成一个个小方格。贴上窗纸,裱上窗花,十分漂亮。

  一走进去,里面别有一番景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方形的大床,几乎占了房子的三分之一,这里的人把它叫做炕。旁边还有一个小灶台,炉火正旺,想必坐到炕上一定很暖和吧!炕是陕北人晚上睡觉、休息的地方,也是女人们闲暇时聊天、做针线活的地方。试想:两三个妇女坐在温暖的炕上飞针走线,说着、笑着,好是温馨!因为这里是她们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所以,对炕的装饰也是最讲究的。炕四周的墙上围了一圈颜色鲜艳的纸,有两尺左右高,叫炕围子,这是窑洞里最重要的装饰,还带有花边哩!墙上贴着传统的年画,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偶尔还会有兽类的剪纸,据说可以辟邪呢!

  听外婆说以前地板是土夯的,一扫一堆的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都换成了瓷砖,闪闪发光。屋里原来每家每户都有的水缸也不见了,因为引进了自来水,据说以前,水缸可是窑洞里不可缺少的陈设,因为水源很远,必须存有足够的水,但是现在,伸手一拧,就有优质的饮用水流出来,又方便,又快捷,所以水缸也已淡出了陕北人的生活。

  以前一到天黑就只能睡觉的人们,现在也有文艺晚会看了。一到晚上,便会有美妙的音乐和人们的欢笑声从窑洞飘出。就连用来糊窗户的纸也换成了晶莹剔透的玻璃,在阳光下闪烁着透亮的光泽。虽然从纸换成了玻璃,但贴窗花的习惯还是传承了下来,只是贴在了玻璃上,也别有一番风味。

  这就是家乡的窑洞。祖国在改变,我的家乡也在改变!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家乡的窑洞!

  作文二、家乡美丽的窑洞

  屋外,清风习习,枝繁叶茂,天空格外晴朗。远望,一排排窑洞整齐划一。

  窑洞建筑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分宽敞,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

  窑洞是由砖所砌成的,无论是从外面看,还是从里面瞧,都是拱圆形。房顶以灰色居多,,室内墙壁雪白。窗户是纸糊的,正因为是纸糊的,所以在屋里时不会觉得闷,反而会有一种清凉的感觉,是你精神焕发。

  大多数人家最起码有四间窑洞,其一间为储存房,剩余的房间就为卧室。一大家子住在一个院子里,这里处处都被和睦、友爱笼罩其中。

  院内,每家每户都会种些蔬菜、水果,各型各色,婀娜多姿的花朵儿。微风轻轻掠过,就算你在街,只要细细品味,就一定能闻到这浓浓的香气。

  窑洞冬暖夏凉,在寒风凌冽、狂风怒号的冬天,你就在屋里,会热的如夏天一样,使你感到汗流浃背。酷热的夏天,睡午觉时,只要开一点窗户,就沧沧凉凉,倍感舒适。这样一来,既可以防止被蚊子咬,又很清凉。所以,夏天我最喜欢在窑洞里睡觉了。

  窑洞,成为了全村人不可缺少的房屋。

  作文三、家乡美丽的窑洞

  “二月里来好风光,好风光”,伴着悠扬乐声,踏着鲜花嫩草,我来到了家乡的窑洞。

  虽然我们这里的窑洞不像延安窑洞那么出名,但我觉得它值得我们游览。  这些窑洞很不起眼,如同黄土高原随处可见的高土坡,不张扬,不炫耀,与黄土地浑然一体。仔细打量,它是那么浑厚。背对大山,脚踏大地,坚固牢靠,巍然屹立。它是那么有力,与黄土地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它还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向人们讲述着峥嵘岁月,展示着绚丽的画卷。

  来到窑洞前,鸟瞰大地,一切尽在眼底。它坐落在村子的北山上,每天都有大小朋友的光临,嬉戏,玩耍。  走进窑洞,感到丝丝凉意。这些洞口分列在四面八方,洞洞想通,是孩子们玩捉迷藏的天地。洞内,还有一些废弃的木板,定睛看去,虽很简陋,但它就像一本厚厚的史书,记录着岁月的点点滴滴有的石门已经被巨大的石砖堵住,屏闭了史书。但不难看出,石砖背后一定有许多曲折动人的故事。在走入另一扇石门,仔细摸索,有些凸凹不平的痕迹,这仿佛是当年战争的证据。再观察,墙壁上有一层层暗红的血渍,这又仿佛是当年战士牺牲的痕迹。

  当我们遇到挫折丧气时,当我们满足现状身心懈怠是,当我们偶有成绩沾沾自喜时,当我们遭遇误解心情郁闷时,我们可曾想起在窑洞里生活的士兵,可曾想起他们的'胸襟、他们的意志、他们的理想,可曾想起他们的精神呢?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窑洞。希望家乡的孩子们和我共同维护这份历史的画卷,一起将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它永远成为家乡人民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文四、家乡美丽的窑洞

  中国,这个珍贵的百宝箱,这个箱里到底拥有多少无价的明珠,珍贵的宝石,我们数也数不清。而陕西的窑洞也是这其中璀璨的明珠。   窑洞,它不及高楼大厦那么壮观,它不及土楼如此特别,也不如竹楼那么清雅,“可是房子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住进窑洞后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外观特别的窑洞,坐落在常年干旱的黄土高坡。夏天,那儿烈日当空,高达三十多度,冬日里寒风呼啸,低达零下十多度。而住在这儿的窑洞里却是冬暖夏凉,让住户惬意之极。

  我在老家住的也是窑洞,这是让我感到自豪的一点。

  窑洞不单是冬暖夏凉,它可是包含着人们的博学与智慧的。窑洞往往是在朝向南的山坡的,那儿阳光充足,很适合人们居住。挖窑洞可不像在大城市里盖房子那样复杂,也不需要诸多材料,可谓在所有特色民居中称为“最经济的房子”

  多数窑洞为3~5个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进里头却能发现隧道式的小门互通着。房里多用石灰粉刷,看着清爽又亮堂。我可喜欢在这白亮的墙上涂鸦两笔,画上我的杰作。窑洞宽敞又亮堂,君若无万寸地,休想住窑洞。

  这儿没有大片的竹林,盖不了竹楼,更没有成堆的money,人们买不起别墅。这种经济洞,有着黄土高坡特有的土,这与众不同的土,就像盖土楼的鸡蛋,一样是“功臣”。盖窑洞不用砍伐树木,节约资源,也是国家的“功臣”呢!

  这颗与众不同的蓝宝石,充满着智慧的城堡,在特色民居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为陕西的窑洞骄傲不已!

  作文五、家乡美丽的窑洞

  在现代大都市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成为美丽的风景。这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仅外观时尚,内饰也越来越精美华丽,电梯、空调、冰箱、彩电、电脑等应有尽有,为人们提供了诸多方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水平的不断进步,那些直入云霄的带有地标性的摩天大楼成为繁华城市的象征。而与此同时,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质朴无华的建筑则日渐式微,在大城市里已不多见。每当走在高楼林立繁华而嘈杂的街道上时,我总会想起外婆家那排充溢着欢乐和笑声的窑洞。

  在遥远的北方,在黄土高原,有看不到头的山峦。放眼望去,在每座山峦的向阳处,都有星星点点的民居点缀在山腰间。近观陕北窑洞,特色鲜明,大多独门独院,院内有石磨、石碾、石桌椅,有的还有水井,木窗格上贴着各种各样的窗花。每户都有围墙,墙内是院子,墙外就是庄稼地,种植各种农作物和花草树木,处处充满农家气息。直到现在,那里的人仍然喜欢住在窑洞里。

  陕北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最原始的民居样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类似的土窑洞中生存和繁衍。毛主席也曾在陕北窑洞中居住过13个春秋,在那里运筹帷幄,指挥人民军队夺得了天下。陕北窑洞虽然质朴无华,不像大城市的楼房那般富丽堂皇,但我还是很喜欢它,尤其是外婆家的那排土窑洞,更是令我神往和留恋。

  外婆家的窑洞,坐落在陕北米脂县龙镇乡靠近公路的一座大山上,一排四孔,两孔住人,两孔储粮和堆放杂物。住人的那两孔窑连成一体,分前窑和后窑。前窑的正门向外开,后窑没有正门,只在侧面居中开了一个洞口,从前窑的正门进去,穿过侧门才能进到后窑,很是别致。最具特色的是窑洞的窗户,不像楼房的窗户,全是玻璃的,而是在造型别致的木质窗框上,糊了一层薄薄的麻纸,看似弱不禁风,实则环保耐用。窗棂上贴着几朵窗花,使窑洞充满了生活的韵味。进了门,前窑右侧靠墙有一只很高的大木柜,有四五层,里面放着农家常用的物件和生活必备品。再靠里边是用石材砌成的锃光瓦亮的大锅台,高度只及人腰,与最里面的大土炕连在一起。炕上面铺了一层芦苇席子和几块羊毛毡,每盘炕能睡四五个人。窑洞内的设施极其简陋,唯一的电器是挂在窑顶的电灯泡,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陕北农民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纯朴,有一个能照亮全家的电灯已经很满足了。

  现如今,外婆一家已搬到榆林城里住上了楼房,可我并不因此高兴,因为儿时在窑洞生活的美好记忆实在无法忘怀。每次过春节去外婆家,表哥表姐总要领我去爬山。有些山没有路,一眼望去尽是梯田,我当时还没有一阶梯田的一半高,我无法爬上去时,都是表哥表姐把我一次又一次举上去。爬上山顶俯视那些起伏不平的山峦和纵横交错的沟壑,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快感。下山时,坐在黄土斜坡上像滑滑梯似的顺势而下,毫不费力,要多爽有多爽。回到家里,浑身是土,家里人不停地责怪:“这娃娃太不省心了,整天把衣服搞得这么脏,真不像话!”不管大人斥责也好,埋怨也好,我都不在乎,在山野里那种无拘无束的兴奋劲儿久久不能散去。那天晚上,大人们在桌前打牌,我们几个表兄弟则在大土炕上抖开被子玩起“包饺子”的游戏。大的“欺负”小的,用被子把小的盖住,就像包饺子似的,不让小的出来。大孩子常常玩得满头大汗,为小的挣不开包裹而“幸灾乐祸”;被包进被子的小孩子也不哭不闹,一旦挣脱钻出被子便放声大笑,像打仗突围似的,异常开心。那种在窑洞里无拘无束、其乐融融的情景,是住在高楼大厦里的孩子们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都市里霓虹闪烁、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虽然令人陶醉,可大山里那排充满欢声笑语和朴实无华的土窑洞更让我魂牵梦绕。它比高楼大厦更低碳环保,更节约能源,不用电梯,不用空调,冬暖夏凉,更接近自然,更益于身心健康。在我心中,窑洞是美的。

  作文六、家乡美丽的窑洞

  有一年,我们家一起去洛阳看外公和外婆,坐在火车上,向窗外望去,我忽然看见一些奇怪的洞穴。于是,我像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一样,兴奋地告诉了妈妈:“妈,您看!那里有许多洞穴!是不是野兽的家?”

  妈妈笑了笑,说:“不是,宝贝,那是一些西北人住的窑洞!”“哦?”我表示疑惑,“什么窑洞?”“嗯,这说来话长了,到了洛阳我们一起来解答吧!”于是,我们带着疑问来到了洛阳。

  到了洛阳,外婆看见我迷惑不解的样子,说:“宝贝,怎么了,生病了吗?还是有什么心事?”我说:“外婆,我没有生病,只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问题?瞧瞧你外婆知不知道?”“我思考的问题是窑洞是什么?”我漫不经心地说,心里想:外婆肯定不知道。“呵呵,算你找对人了,”外婆(我外婆是甘肃人,退休后生活在洛阳)乐呵呵地说,“我们小时候还住过窑洞呢!”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心里想:我差点埋没了一个“天才”,兴奋地说:“真的吗?窑洞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什么东西?采光怎么样?里面好玩吗……”面对我的一系列问题,外婆笑着说:“我的小宝贝,让我一个一个告诉你吧!”

  外婆告诉我,窑洞是在黄土山上挖出来的,冬暖夏凉。门是桥拱形状的,里面有土炕。平时土炕上摆着一个小桌子,叫“炕桌”。客人来了,先请客人上炕,然后再在桌子上摆上可口的食物,请客人品尝。炕下,窗边下都有排烟管道,既可以当暖气使,又可以使屋内没有烟雾,真是一举两得啊!一般一个窑洞里有一扇门和二扇窗。门上高处的地方安高窗,和门并列的地方安低窗,门内靠窗的地方垒炕。人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也舒服。这窑洞不仅住着舒服,而且可以就地取材,容易保养。于是,窑洞就成了黄土高原最好、最理想的民居了。

  这次旅行,我们不仅看望了外公和外婆,外婆还为我解答了窑洞之谜,让我的旅行又增加了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作文   话题   其他话题   家乡   5100字   窑洞   黄土高原   陕北   土炕   美丽   洛阳   冬暖夏凉   高楼大厦   外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